出处
《对外经贸实务》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0期5-6,共2页
Practice in Foreign Economic Relations and Trade
同被引文献55
-
1蒋瑛,谭新生.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外贸竞争力[J].世界经济,2004,27(7):51-54. 被引量:20
-
2陈圣河.亚洲金融危机下广东外贸竞争力研究[J].南方经济,1999,28(1):69-71. 被引量:2
-
3毕素红.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提高外贸竞争力[J].内蒙古煤炭经济,2004(1):36-37. 被引量:3
-
4何正霞.产业内贸易对提高我国外贸竞争力的作用[J].商业时代,2004(21):49-49. 被引量:7
-
5李杏.提升中国工业制成品国际竞争力对策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8(6):85-90. 被引量:7
-
6聂平香.对外开放促变产业结构[J].瞭望,2005(5):42-44. 被引量:1
-
7程春梅,刘洪顺.试论外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J].商业时代,2005(8):56-57. 被引量:6
-
8袁雪松.常熟外贸竞争力现状与对策分析——常熟市中小企业竞争力系列研究之四[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5,19(1):38-42. 被引量:3
-
9杨志龙.浅析中国加工贸易的比较优势[J].管理观察,2009(4):176-179. 被引量:10
-
10李玉萍.外贸竞争力文献研究综述[J].中州大学学报,2006,23(1):32-35. 被引量:20
二级引证文献28
-
1易雪玲.构建湖南省外贸竞争力研究体系[J].商场现代化,2008(25):286-287. 被引量:1
-
2于永达,贺贵才.高技术产业外贸竞争力评价:悖论解释与指标改进[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8,29(11):117-121. 被引量:2
-
3陈丽梅.应对金融风暴提升出口企业竞争力的研究——福建统计数据分析[J].南昌高专学报,2009,24(4):14-17. 被引量:1
-
4于永达,贺贵才.外贸竞争力评价方法探讨:以高技术产业为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26(19):138-141.
-
5赵翊.改革开放三十年宁夏外贸发展概况、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0(3):77-79. 被引量:2
-
6戎梅.技术创新对我国高技术产业出口竞争力的影响[J].财经界,2010(5):173-174. 被引量:6
-
7蔡雪雄,李军军.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外经贸发展竞争力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10(7):61-67.
-
8刘永胜,王晓媛.我国农产品外贸竞争力影响因素的作用机理分析[J].全国商情,2010(11):102-105.
-
9陈晓英,刘洪利.金融风暴对河北省对外贸易的影响[J].商业经济,2010(22):91-92. 被引量:1
-
10王春丽.福建省外贸竞争力评价及提升对策[J].综合竞争力,2011(3):56-61. 被引量:1
-
1钱水土,郭媖颖.金融支持对中国高技术产品出口的影响研究——基于技术创新的传导途径[J].浙江金融,2012(10):21-24.
-
2李颖.安徽省外贸竞争力分析及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7(02S):25-26. 被引量:7
-
3周贺,常晓明,冷奇.贸易条件与资本积累[J].经济视角,2010,29(6):64-66.
-
4进出口[J].电器,2012(12):18-18.
-
5潘丽.科技中介要“多、专、活”[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08S):105-105.
-
6大魏.新疆制造:打造未来竞争力(旅游篇)[J].现代质量,2002(7):6-9.
-
7石晓峰.基于“钻石模型”的广东省加工贸易实证分析[J].中国城市经济,2011(17):93-94.
-
8傅京燕.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的现状与政策建议[J].统计与预测,2002(5):17-21.
-
9高兴霞.青海外贸竞争力分析及对策研究[J].青海社会科学,2010(2):19-21. 被引量:5
-
10阮美菊.我国纺织服装产业贸易竞争力分析与发展对策[J].山东经济,2009,25(5):75-80. 被引量: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