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经贸导刊》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0期35-35,31,共2页
China Economic & Trade Herald
同被引文献38
-
1朱坚真,高世昌.构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产业协作系统的思考[J].桂海论丛,2002,18(4):34-37. 被引量:3
-
2朱坚真.南中国海周边国家和地区产业协作系统问题研究[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1,18(1):54-57. 被引量:6
-
3陈睿洁.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模式选择及其演进[J].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3(4):66-69. 被引量:5
-
4张绍旭.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与政府行为的实证分析初探[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32(4):81-84. 被引量:1
-
5王胜今.迈向21世纪的东北亚区域合作──关于城市间经济交流与合作的几点思考[J].东北亚论坛,1997,6(4):1-5. 被引量:6
-
6贾莉,李大胜.泛珠三角区域农业合作的可行性分析[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1):16-21. 被引量:8
-
7张慧霞.关于山西与环渤海地区区域工业合作的思考[J].人文地理,2000,15(3):48-51. 被引量:2
-
8陈福香.环渤海区域港口合作与发展初探[J].港口经济,2005(2):22-23. 被引量:3
-
9陈家勤.强化政府在经济一体化中的作用[J].国际经贸探索,1995,11(3):6-8. 被引量:1
-
10吴柏,孙春明.“泛珠江三角洲”区域城市合作新机制[J].经济界,2005(6):79-84.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12
-
1孟卫东,江成山.论重庆市在长江上游经济区的中心城市作用[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4(2):1-6. 被引量:2
-
2孙东琪,朱传耿,吴丽萍,周礼.我国省际经济竞争与合作研究的历史、现状与前瞻[J].人文地理,2009,24(6):36-39. 被引量:5
-
3郭若艺.区域经济合作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1,23(11):72-73. 被引量:1
-
4饶小琦.基于区域合作视角的广州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研究[J].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28(1):46-51.
-
5欧阳美兰.国内区域经济合作中地方政府行为初探[J].前沿,2012(14):99-100. 被引量:3
-
6王金晶,金梅.甘肃省际经济技术合作模式研究[J].发展,2013(11):75-77.
-
7张尹莉,丁先存,张苗.区域合作模式在地方政府合作组织中的运用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9(1):143-148. 被引量:5
-
8武友德,李灿松,李正,张磊.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合作治理体系的理论基础与实现途径[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48(5):92-99. 被引量:5
-
9张欣.区域合作机制创新研究 ——以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为例[J].中国经贸,2016,0(19):45-46.
-
10王博,马红梅.区域合作下粤桂黔高铁经济带的发展研究[J].当代经济,2016,33(22):44-45. 被引量:3
-
1吕永辉.简论厦门在闽西南经济区中的地位和作用[J].特区经济,1996(6):25-27.
-
2陈佳彬.闽西南五市在龙岩召开第21次工作交流座谈会[J].红土地,2016,0(1).
-
3许维勤.论历史上的东南开发浪潮[J].莆田学院学报,2003,10(2):23-28. 被引量:1
-
4孙长宁.厦门特区建设应走联合发展的道路[J].福建论坛,1983(4):28-29.
-
5林琪梅,张薇.“十二五”时期闽粤赣十三市区域合作的主要任务和实现途径[J].中国经贸导刊,2011(19):39-40. 被引量:2
-
6李增为,王志成.共商美丽乡村建设 促进老区全面发展 ——闽西南五市老促会第十九次工作研讨会在厦门召开[J].红土地,2013(12).
-
7许德立.关于闽西南、赣东南、粤东经济协作与发展战略的思考[J].产经评论,1995(2):11-13.
-
8马桂婵.关于同城化条件下深化厦漳产业合作的思考[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6(2):49-54. 被引量:2
-
9陈楚金,林猷熙.汕头[J].上海集邮,2005(10):10-11.
-
10龙岩:走出大山的老区[J].中国经济周刊,2006,0(Z1):9-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