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高职院校“校企共建、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被引量: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以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高职院校的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与实训体系的建设、教学方法与教学考核方案的改革、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实践探索,指出"校企共建、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案。
作者
桑娟萍
柴长宏
李彦林
机构地区
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
出处
《中国林业教育》
2013年第4期43-46,共4页
Forestry Education in China
关键词
校企共建
工学交替
应用电子技术
订单培养
分类号
G718.5 [文化科学—职业技术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4
参考文献
11
共引文献
515
同被引文献
33
引证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15
参考文献
11
1
杨泽宇.
高职院校工学结合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江苏高教,2008(6):119-121.
被引量:26
2
张建成.
大学生“就业难”与用人单位“招人难”矛盾分析及对策研究[J]
.经济视角(中),2011(2):154-155.
被引量:4
3
翟志华,葛芸萍.
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与实施[J]
.教育与职业,2011(29):121-122.
被引量:12
4
梁南丁.
校企合作、工学交替教育模式的研究与实施[J]
.职业教育研究,2008(12):152-153.
被引量:22
5
杜学森.
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运作方式[J]
.教育与职业,2007(11):30-32.
被引量:159
6
周明星,孟庆国.
中外职业教育工学结合模式的比较与借鉴[J]
.职业技术教育,2008,29(4):82-85.
被引量:99
7
黄颖辉.
高职高专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J]
.职教论坛,2005,21(10X):37-41.
被引量:4
8
施祝斌.
高职院校有效实施“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
.职业技术教育,2009,30(11):75-76.
被引量:23
9
耿洁.
构建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框架设想[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2(31):30-32.
被引量:167
10
乔鑫.
浅析大学生就业难与企业用工难之间的矛盾[J]
.现代交际,2010(12):8-8.
被引量:4
二级参考文献
34
1
李建求.
论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若干特征——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的探索与实践[J]
.职业技术教育,2001,22(31):17-20.
被引量:116
2
曹晔.
国外职业教育产教结合的比较研究[J]
.河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1):15-18.
被引量:27
3
孙文学.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兼论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J]
.职业技术教育,2005,26(4):20-22.
被引量:164
4
翟向阳.
论高职教育突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J]
.职教论坛,2005,21(06S):17-20.
被引量:79
5
翟轰.
校厂一体 产教结合——“前校后厂”办学模式的案例分析[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2(23):15-17.
被引量:42
6
周耕夫,李栋学.
工学结合:期待制度与法规的哺育——来自德国“职业教育合同”的启示[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2(31):5-7.
被引量:49
7
袁长明.
职业院校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培养模式初探[J]
.职业时空,2006,2(12X):67-69.
被引量:21
8
陈解放.
“产学研结合”与“工学结合”解读[J]
.中国高教研究,2006(12):34-36.
被引量:443
9
姚寿广.
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基本框架的思考与设计[J]
.中国高教研究,2006(12):62-63.
被引量:109
10
张强,赵万里.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社会影响及解决对策[J]
.辽宁教育研究,2007(4):107-108.
被引量:25
共引文献
515
1
潘康.
高职院校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
.内江科技,2023,44(2):8-9.
2
刘翔.
高职土建类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国内外比较研究[J]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电子版),2020(29):181-183.
3
柴春鹏,尹绚,王姗,许兴燕.
材料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研究[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2,5(3):73-75.
被引量:3
4
陈素敏,赵悦品.
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
.科技信息,2008(25):244-245.
被引量:12
5
涂用军,卢敦陆,郑菁.
引入“双元”教学理念培养SMT技能人才[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25):166-167.
6
刘新宇.
关于汽车维修专业“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关键问题的思考[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32):153-153.
7
王建红.
高职房地产专业工学交替教学实施方案设计[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2):171-174.
被引量:1
8
梁建军.
中外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J]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1):9-11.
被引量:8
9
雷玉梅.
高职院校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之探讨[J]
.河南教育(高教版)(中),2008(9):82-83.
被引量:2
10
王君丽,茜平一.
行业高职院校构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
.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5(4):1-4.
被引量:5
同被引文献
33
1
余群英.
高职教育产学结合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广东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综述[J]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22(2):36-40.
被引量:5
2
葛锦林.
对我国推行工学结合职业教育模式的若干思考[J]
.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7,16(1):30-32.
被引量:16
3
苟建华.
校企深度合作模式下高职物流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探讨[J]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27(10):21-23.
被引量:5
4
于剑锋.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科技展望,2014,16:215.
5
张桓."天津模式"下职业教育发展对策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0:187.
6
亓俊国,庞学光.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内涵的多维度分析[J]
.教育发展研究,2008,28(11):23-26.
被引量:49
7
梁南丁.
校企合作、工学交替教育模式的研究与实施[J]
.职业教育研究,2008(12):152-153.
被引量:22
8
王桂林.
工学交替人才培养的途径和教学方法[J]
.中国科技信息,2009(23):200-200.
被引量:1
9
黄金波.
双循环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
.辽宁高职学报,2009,11(12):66-68.
被引量:5
10
余海燕.
从人才供求关系论企业参与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积极性[J]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2):64-67.
被引量:6
引证文献
8
1
靳果,王明绪.
高职院校电子类专业单招学生的培养研究[J]
.技术与市场,2014,21(3):166-167.
被引量:2
2
高奇峰,卢俊飞,陈科锋,甘伟,叶军.
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2121”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
.中国科技博览,2015,0(36):15-16.
3
陈晓忠,陈榕利,颜汉军.
高职院校基于校企联合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方式研究[J]
.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1):83-84.
被引量:7
4
刘殊.
餐饮类重点专业建设模式途径与实践[J]
.管理观察,2018(5):114-115.
5
王文静.
工学交替为主导视角下的就业准备教育研究[J]
.职业技术,2020,19(10):64-68.
被引量:3
6
王海红.
关于“校企共建、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
.中国民商,2022(4):202-204.
7
诸小丽.
船舶工程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轻工科技,2015,31(3):164-166.
8
杨林.
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工学交替”模式创新研究[J]
.科技风,2019(19):64-64.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15
1
周治.
高职院校传媒类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
.质量与市场,2020(20):130-132.
被引量:1
2
李璐.
面向21世纪培养复合型人才[J]
.现代技能开发,2000(8):12-12.
被引量:1
3
陈安萍.
基于典型工作任务驱动的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改革研究--以物流专业为例[J]
.铜陵学院学报,2018,17(5):123-125.
被引量:3
4
王云波.
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
.经济研究导刊,2017(13):119-120.
被引量:7
5
刘新月,孙琳,王文魁.
“工学交替、产训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
.辽宁高职学报,2018,20(5):15-17.
被引量:1
6
王海峰,李晓丽.
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院校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0(17):5-6.
7
刘媛媛,葛彩霞,刘文超,刘倩倩.
产学研模式下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
.智库时代,2018(38):135-135.
8
龙佳佳.
高职院校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科技风,2019(2):35-35.
被引量:3
9
张利丽.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成才之路,2019(31):5-6.
被引量:3
10
杨保华,李俊玲.
“课程思政”视角下高职工学交替的实践研究[J]
.电脑知识与技术,2019,15(12Z):114-115.
被引量:1
1
李惠峰,文云.
高职“产教融合,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的探索与实践[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31(25):90-93.
被引量:30
2
江勇.
引企入校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J]
.大众科技,2010,12(5):208-208.
被引量:5
3
张秋生.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
.山西青年,2016(12).
4
甄冬冬.
高职院校毕业生非对口就业现象的探讨[J]
.时代教育,2012(15):191-191.
5
李树金.
机电一体化专业“校中厂”合作模式研究——以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为例[J]
.科教文汇,2012(24):62-62.
6
温宗胤,彭朝晖,刘存香.
广西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对就业推动作用的探讨[J]
.中国教育与社会科学,2009(9):19-20.
被引量:1
7
林京娜.
提高"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效果的实践与探索[J]
.求知导刊,2016(19):105-105.
8
刘乃君,高见,王晓春,张甲雄,王具元.
高等职业院校水土保持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实践——以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中国林业教育,2016,34(1):28-31.
被引量:2
9
2014年甘肃共青团“我的中国梦—奋斗的青春最美丽”系列分享活动在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启动[J]
.新一代,2014(4).
10
黄艳丽.
职业素养本位的物流管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以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才智,2016(5):204-205.
被引量:1
中国林业教育
2013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