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鲁迅杂文的“晚期风格”
被引量: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不论读过没读过,谈论鲁迅的杂文,人们很容易想到的是各类指摘时事、针砭痼弊的“骂人文章”,也即鲁迅自己极力提倡的“文明批评”和“社会批评”。可以说,“批评”几乎成为鲁迅杂文最重要的标签,也是阅读鲁迅杂文的第一印象。但一个显见的事实是,鲁迅的杂文并非始终一个面孔。就鲁迅的杂文写作而言,各个阶段所表现出的风格有明显差异,本文着重讨论的是鲁迅晚期杂文的整体风格问题。
作者
牟利锋
机构地区
北京大学中文系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3-61,共9页
Luxun Research Monthly
关键词
鲁迅杂文
整体风格
晚期
社会批评
文明批评
第一印象
杂文写作
分类号
I210.4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51
参考文献
18
共引文献
50
同被引文献
53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6
参考文献
18
1
鲁迅.《340621致徐懋庸》,《鲁迅全集》第13卷,第155页.
2
鲁迅.《341231致刘炜明》,《鲁迅全集》第13卷,第324页.
3
曹聚仁.《(立报)三杰》,《上海春秋》,第169页,三联书店2007年版.
4
鲁迅.《351004致谢六逸》,《鲁迅全集》第13卷,第560-561页.
5
鲁迅.《360317致唐瞍》,《鲁迅全集》第14卷,第47页.
6
鲁迅.《小品文的危机》[A]..《鲁迅全集》[C].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12版.第501页.
7
鲁迅.《内山完造作(活中国的姿态)序》,见《且介亭杂文二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8
爱德华·W.萨义德著.《音乐的极境.萨义德音乐随笔》,江苏文艺出版社,2012年版,第335页.
9
鲁迅.《病后杂谈》,《鲁迅全集》第6卷,第165页.
10
鲁迅.《十四年的“读经”》,鲁迅.《华盖集》,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34-137页.
二级参考文献
51
1
丸山昇.
活在二十世纪的鲁迅为二十一世纪留下的遗产[J]
.鲁迅研究月刊,2004(12):4-9.
被引量:11
2
鲁迅.《论睁了眼看》[A]..《鲁迅全集》[C].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241页.
3
《日本其自省一》.《申报》,1931年9月24日.
4
鲁迅.《儒术》[A]..《鲁迅全集》6卷[C].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31-33页.
5
.《登龙术拾遗》[A]..《鲁迅全集》5卷[C].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274-275页.
6
鲁迅.《吃教》[A]..《鲁迅全集》5卷[C].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310-311页.
7
鲁迅.《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A]..《鲁迅全集》6卷[C].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314-318页.
8
胡适.《为学生运动进一言》[A]..《胡适文集》11卷[C].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660页.
9
周作人.《〈苦茶随笔〉小引》[A]..《苦雨斋序跋文》[C].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68页.
10
周作人.《陶集小记》[A]..《苦口甘口》[C].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133页138页.
共引文献
50
1
周泉根.
“可以兴”才“可以群”——论“京派”的美学救溺观[J]
.文艺争鸣,2004(5):47-50.
被引量:3
2
王嘉良.
论“浙江潮”对中国新文学的发生学意义[J]
.文学评论,2002(3):120-128.
被引量:2
3
王嘉良.
文学思潮视野中的启蒙话题——论“五四”文学的启蒙现实主义[J]
.天津社会科学,2004(6):94-99.
被引量:3
4
朱寿桐.
作为鲁迅“思想故乡”的《新青年》[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5(5):27-40.
被引量:5
5
许怀中.
鲁迅与中国文化的文化品格[J]
.东南学术,2006(3):131-135.
被引量:3
6
王嘉良.
晚明小品与语丝文体:古今散文文体的传承与流变[J]
.浙江学刊,2007(1):57-62.
被引量:4
7
朱晓江.
暂时脱离尘世——丰子恺的“闲情”散文及其文化内蕴[J]
.浙江学刊,2007(4):102-107.
被引量:1
8
跃进.
新世纪中国文学研究的主要趋向[J]
.文史哲,2007(5):22-37.
被引量:4
9
郝庆军.
两个“晚明”在现代中国的复活——鲁迅与周作人在文学史观上的分野和冲突[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7(6):1-26.
被引量:12
10
王家康.
孤岛时期阿英及其他作家历史剧中的女性叙事[J]
.文学评论,2007(4):155-161.
被引量:6
同被引文献
53
1
王威廉.
登临漆黑顶峰的孤独灵魂——读萨义德《论晚期风格》[J]
.书城,2009(10):91-94.
被引量:5
2
曾利君.
中国现代散文化小说的两种个性化建构——沈从文、萧红散文化小说片论[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31(3):94-98.
被引量:6
3
李欧梵,尹慧珉.
《野草》:希望与绝望之间的绝境(上)——《铁屋子里的声音》第五章[J]
.鲁迅研究月刊,1991(1):42-46.
被引量:10
4
张枣.
秋夜,恶鸟发声[J]
.青年文学,2011(5):128-136.
被引量:7
5
阎志宏.
萧红和中国现代小说散文化[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1(4):284-285.
被引量:1
6
沃尔夫冈.顾彬,赵洁.
黑夜意识和女性的(自我)毁灭——评现代中国的黑暗理论[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0(4):48-53.
被引量:25
7
鲁迅.《破恶声论》[A]..《鲁迅全集》(8)[C].,.32—34页.
8
鲁迅.《摩罗诗力说》..《鲁迅全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63-66页.
9
李冬木.
鲁迅怎样“看”到的“阿金”?——兼谈鲁迅与《支那人气质》关系的一项考察[J]
.鲁迅研究月刊,2007(7):5-15.
被引量:16
10
伊藤虎丸.《鲁迅与终末论》,北京:三联书店,2008年.
引证文献
4
1
王海燕.
“夜”之变奏——鲁迅创作中的“夜”与其思想嬗变之关系[J]
.鲁迅研究月刊,2014(1):19-28.
被引量:4
2
李林俐.
论萨义德“晚期风格”的概念内涵与本质特征[J]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6(4):462-464.
被引量:1
3
田晓雨.
野史精神与传奇笔法——重读萧红《呼兰河传》[J]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9(1):114-116.
被引量:1
4
马浩然.
“漫谈”中的“深意”与革命的“非潜能”--鲁迅《阿金》释读[J]
.西安航空学院学报,2023,41(6):66-73.
二级引证文献
6
1
姜振昌,薛淼,陶秋红.
2014年中国鲁迅研究[J]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15(4):27-37.
2
陈彩林.
“戛剑生”:通向精神界之战士的生命底色[J]
.理论月刊,2016(6):61-66.
被引量:2
3
殷宝为.
试析鲁迅文学作品中的“夜”意象[J]
.宿州学院学报,2017,32(3):61-64.
4
黄泳茵.
秋夜的景象,社会的缩影——再析《秋夜》中的意象[J]
.北方文学,2019,0(36):11-12.
5
康乐.
莫扎特小提琴奏鸣曲中的晚期风格--以k.526第二乐章为例[J]
.黄河之声,2021(23):55-59.
6
傅燕燕.
《示众》与《呼兰河传》看客的对比[J]
.今古文创,2022(35):4-7.
1
伍维曦.
终结与滥觞——舒伯特晚期风格中的死亡意象[J]
.书城,2015,0(1):81-88.
被引量:5
2
周志雄.
“晚期风格”的文学——论张洁新世纪以来的创作[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88-93.
被引量:2
3
张立群.
论欧阳江河1990年代以来的诗[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6(6):34-46.
4
朱天文.
小说的誓言[J]
.扬子江(评论),2010(3):3-4.
被引量:1
5
张灼祥.
解码的乐趣[J]
.书城,2007(9):71-72.
6
张立群.
论欧阳江河1990年代以来的诗[J]
.中外诗歌研究,2016(4):32-34.
7
傅正谷.
再论梦与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关于风格问题[J]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3):64-70.
8
王静.
蓄势而勃发——浅析《二十四诗品·雄浑》[J]
.语文月刊,2017(1):84-85.
9
陈齐乐,陈彦.
早年主题的回旋与变奏:试论穆旦诗作的晚期风格[J]
.泰山学院学报,2014,36(2):76-80.
10
首作帝,郭爽.
从《小团圆》看张爱玲的晚期风格[J]
.华文文学,2017,0(1):118-123.
鲁迅研究月刊
2013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