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中华文化与中国人的心理素质:创新文化之辩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分析了创新所需要的文化因素与心理因素,在此基础上分别论述了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人心理素质对创新的负面作用。但是,中国传统文化不等同于中华文化,中国人的心理素质不是孤立的、单一的、静态的。随着中国社会转型以及全球化的影响,中国文化中的某些因素正在发生着深刻改变,现代文化因素深刻地影响着新一代中国人的心理素质。中国人的实用主义、宽容、勤俭、进取、理智等文化、心理因素与现代文明的结合均表现出有利于创新的一面,中国正在形成有利于创新的中国文化。中华民族的多民族融合特性以及各种地理特征条件下形成的文化与心理多样性是创新的沃土。因此,将中国当前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缺乏甚至是"中等收入陷阱"等问题归咎于中华文化与中国人的心理素质是不负责任的表现。中国应该加强制度建设,提升创新能力。
作者 朱静 杨波
出处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0-53,共4页 Academic Exchange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6

二级参考文献15

  • 1郭传杰,宋兆海.深化创新文化建设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J].中国科学院院刊,2005,20(4):321-325. 被引量:6
  • 2王汉林.略论创新文化建设[J].科学.经济.社会,2006,24(3):86-88. 被引量:6
  • 3林坚,马建波.论中国文化传统对科技发展的双重作用[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6,22(11):95-98. 被引量:11
  • 4陈依元.创新文化:自主创新的文化驱动力[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3):131-134. 被引量:46
  • 5J. A. Schumpeter, The Process of Creative Destruction, in Capitalism,Socialism and Democracy,London: George Allen & Unwin,1942,pp. 81 - 86.
  • 6金吾伦.《创新文化及其内涵》,《光明日报》2004年3月16日,第12版.
  • 7[美]托马斯·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金吾伦、胡新和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
  • 8[美]托马斯·库恩.《必要的张力--科学的传统和变革论文选》,范岱年、纪树立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 9金吾伦.《创新型国家的创新文化范式》,《光明日报》2006年3月21日,第12版.
  • 10[美]阿尔文·托夫勒、海蒂·托夫勒.《财富的革命》,吴文忠、刘薇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06年.

共引文献40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