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汉魏之际文化秩序的变革与曹魏文学繁荣 被引量:1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东汉文化场域构型的总体特点是经学笼罩文学。至东汉末,文学与经学逐渐为两大社会势力所掌握和利用:总体上而言,经学为世家大族、士大夫阶层所掌控,文学才艺则为士大夫阶层政治上的对立面皇帝阉宦集团所标举和利用。经学表征能力的衰落与文学表征能力的上升,使得原先经学、文学各安其位的文化秩序受到挑战。整个文化场域内的这种紧张关系通过鸿都门学事件释放出来。出身阉宦集团的曹操在场域中的位置决定了他重视文学的立场,这也为建安文学之繁荣奠定了基础。
作者 王欣
出处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87-191,共5页 Academic Exchange
基金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项目"中国中古文学场域研究"(2012SJB750011)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6

  • 1孙明君.陈寅恪“士族阶级”说述评[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5(5):151-157. 被引量:3
  • 2皮埃尔·布迪厄 李猛 译.实践与反思:反思社会学导引[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
  • 3.后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5..
  • 4范文澜.文心雕龙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75-76.
  • 5陈寿.三国志[M].北京:中华书局,1982..
  • 6郁沅 张明高编选.魏晋南北朝文论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

二级参考文献10

  • 1孙明君.曹操与儒学[J].文史哲,1993(2):68-71. 被引量:6
  • 2胡戟.陈寅恪与中国中古史研究[J].历史研究,2001(4):145-156. 被引量:18
  • 3[1]《列宁全集》第2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 4崔瑞德编.《剑桥中国隋唐史·导言》,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
  • 5何兹全.《独为神州惜大儒》,见岳南.《陈寅恪与傅斯年》,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 6李浩.《陈寅恪士族理论的被误读》,见氏著《唐代三大地域文学士族研究》,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
  • 7万绳楠整理.《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前言》,合肥:黄山书社,1987年.
  • 8陆耀东.《陈寅恪的最后20年》,北京;三联书店,1995年,第64页.
  • 9林济.《陈寅恪论士族文化世家及其意义》.
  • 10林济.陈寅恪论士族文化世家及其意义[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42(3):20-27. 被引量:8

共引文献1280

同被引文献2

引证文献1

二级引证文献3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