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网络“通假字”浅析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网络"通假字"是自网络产生后新出现的一种语言现象,和古汉语通假字及部分谐音字相比具有新的特点。本文将网络"通假字"与古汉语通假字及部分谐音字进行了系统地比较。通过比较,可以更好地理解当今层出不穷的网络新词和热词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预测它们未来的发展趋势。
作者
王娟
机构地区
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
出处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13年第4期72-73,共2页
Modern Chinese
关键词
网络“通假字”
古汉语通假字
谐音字
分类号
H124 [语言文字—汉语]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2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14
同被引文献
1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6
1
陈德彰.热词新语翻译谭[M]{H}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11.
2
<南都周刊>精品文丛编委会.新词囧时代[M]{H}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
3
王力.古代汉语[M]{H}北京:中华书局,2007.
4
杨艳兰.
美学视角下网络语言谐音效果致成原因分析[J]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09(6):86-87.
被引量:4
5
王雪梅.
汉语谐音艺术的文化意蕴[J]
.汉字文化,2007(1):58-61.
被引量:12
6
张冬梅.
网络谐音流行词语义探析——以“神马”为例[J]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11(7):146-147.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
12
1
茹洁.
浅论网络语言的谐音表义手法[J]
.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7(4):47-48.
被引量:3
2
范维.
网络语言与谐音修辞[J]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8,22(1):65-67.
被引量:8
3
戚晓杰.
谈网络语言的谐音表义[J]
.修辞学习,2002(3):21-21.
被引量:30
4
周宪.
日常生活的“美学化”——文化“视觉转向”的一种解读[J]
.哲学研究,2001(10):66-73.
被引量:77
5
严斌慧.
论网络语言中谐音的运用[J]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3(3):32-34.
被引量:16
6
陈向红,王晓静.
谐音:网络语言中一种语用策略[J]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5(3):113-115.
被引量:10
7
陈佳璇.
“火星文”:网络语言的新发展[J]
.修辞学习,2008(4):41-46.
被引量:34
8
杜晓文.
网络谐音语言现象的文化思考[J]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92-94.
被引量:13
9
张重阳.
从“神马都是浮云”看网络流行语的翻译[J]
.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11(1):108-109.
被引量:9
10
刘月新.
陌生化与异化[J]
.江海学刊,2000(1):180-185.
被引量:9
共引文献
14
1
申家修,岳静.
谐音修辞的地位和文化意蕴[J]
.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3,30(4):105-108.
被引量:1
2
于全有,李现乐.
谐音与汉文化关系研究综论[J]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9(6):125-129.
被引量:7
3
王洋.
汉语谐音探析[J]
.民族论坛,2007(12):46-47.
被引量:1
4
荆莉.
汉语谐音与对外汉语教学[J]
.黄山学院学报,2010,12(2):76-79.
被引量:2
5
朱培培,孙汝建.
试探店名谐音现象[J]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2):46-47.
被引量:2
6
马淼,李丙午.
网络新词在中学生中流行情况的调查——以网络谐音新词分析为例[J]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10(11):70-72.
被引量:1
7
何清俊.
直觉体悟与生存理想:汉语谐音文化对中国传统图案的影响[J]
.美术教育研究,2011(11):14-15.
被引量:3
8
胡丽珍,潘倩莹.
论网络语言的汉字谐音现象[J]
.唐山学院学报,2012,25(5):83-87.
被引量:5
9
尹铂淳,颜曾艳.
网络“超常”谐音形式单位的建构机制及其规范化[J]
.三明学院学报,2014,31(1):48-52.
被引量:1
10
何清俊.
隐喻世界的生存图景:汉语谐音文化视野中的传统吉祥图案[J]
.湖北社会科学,2014(3):107-109.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1
1
[德] 弗里德里希·温格瑞尔,汉斯·尤格·施密特.认知语言学导论[M].彭利贞,许国萍,赵微,译.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引证文献
1
1
程茹雪.
网络汉字谐音词的生成机制及其问题探究[J]
.青年作家,2015,0(4):64-64.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
1
赵艳梅.
网络汉语谐音词的模糊性初探[J]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29(19):117-118.
1
任欢.
从“杯具”看网络通假字——一个认知研究[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30(8):153-156.
被引量:4
2
侯一榛.
试探潮州话中保留的古义——以部分词语为例[J]
.文艺生活(下旬刊),2016,0(5):134-134.
3
李素琼,周维.
汉语食品广告语谐音字变异现象探析[J]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3,13(4):113-115.
4
李秉(钅监).
趣联嘲讽错别字[J]
.语文知识,2001(10):35-36.
5
李世之.
试论汉语中的谐音字[J]
.语言教学与研究,1995(2):122-132.
被引量:8
6
王红璐.
从网络话语看汉字写词的新方式——论谐音字在网络话语中的盛行[J]
.枣庄学院学报,2011,28(3):99-101.
被引量:2
7
王淑花.
广告汉语谐音字现象分析[J]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2):123-125.
被引量:8
8
艾绍洁.
浅谈社会用字的规范化[J]
.攀登(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6(2):165-166.
被引量:3
9
吴薇薇.
网络语言“返祖”现象探析[J]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4(2):94-97.
被引量:4
10
刘平.
汉英委婉语比较——跨文化交际的一个侧面[J]
.渝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8(6):96-99.
被引量:3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13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