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网络交往的动力研究
被引量:
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人是社会的存在物,交往是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活动。在网络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更加注重于数字空间之中的交往,在主观方面,人类自身对于交往深入的需求以及突破现实限制的渴求是行为发生的根本动力;在客观方面,由于网络本身具有虚拟性、自主性、交互性以及超时空性等特点,使其较现实中的交往行为而言更加具有吸引力。而这二者之间的众多要素的互动则构成了网络交往的动力机制。
作者
魏臻
韩沛伦
机构地区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江苏社会科学院
出处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9-64,共6页
Fujian Tribune
关键词
网络交往
交往动力
动力机制
分类号
B03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8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11
同被引文献
1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4
1
韩璞庚.
网络与人类生存的张力[J]
.哲学动态,2001(12):19-21.
被引量:8
2
周若辉.《虚拟与现实-数字化时代人的生存方式》第五章第一句,第135页.
3
韩璞庚.
网络时代的哲学问题[J]
.现代哲学,2000(4):50-55.
被引量:5
4
亚伯拉军·马斯洛.《动机与人格》,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二章,第19-21页.
二级参考文献
8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M].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153-154页.
2
兰德曼.《哲学人类学》[M].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年版.第229页.
3
张世英:《超越在场的东西》,《进入澄明之境》,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第89-101页.
4
刘福森.《超越生命:人类生存及其本质的哲学阐释》[J].江海学刊,1995,(6).
5
[英]约翰·诺顿:《互联网--从神话到现实》,江苏人民出版杜,2001年版,第23页.
6
《古文观止新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412-413页.
7
柏拉图:《菲多篇》,101c.
8
张世英.
超越有限[J]
.江海学刊,2000(2):73-78.
被引量:9
共引文献
11
1
李志红.
关于网络的哲学研究概况[J]
.哲学动态,2002(4):35-38.
被引量:8
2
王军,蔡丽娅,陈斌.
大学生网上虚拟群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对象[J]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10(3):80-82.
被引量:8
3
林楠.
开放境遇中传统美德承接的现实基础[J]
.湖北社会科学,2007(8):113-115.
被引量:1
4
刘转.
网络道德问题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7(1):171-172.
被引量:2
5
陈伟,李文红.
网络时代高校学生的人文关怀[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7(3):264-265.
6
魏臻.
网络空间交往行为视角下对网络道德缺失的反思[J]
.中国电力教育(中),2012(8):109-110.
被引量:1
7
张龙,刘俐,杜薇薇,王智森.
基于观测者视角的信息外构[J]
.情报学报,2016,35(8):817-825.
被引量:4
8
孙秀成,韩璞庚.
论网络微内容传播巴尔干化现象的成因与应对原则[J]
.青海社会科学,2018,0(2):179-183.
被引量:8
9
孙秀成,韩璞庚.
论网络微内容传播的纠偏主体与责任建构[J]
.新疆社会科学,2018(3):151-155.
被引量:1
10
周文升.
新时期我国人学研究综述[J]
.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0(1):154-160.
同被引文献
1
1
盖琪.
后福特主义时代的话语表达机制[J]
.探索与争鸣,2014(7):14-15.
被引量:13
引证文献
1
1
黄静婧.
论网络交往中的人的发展[J]
.理论月刊,2018(4):162-168.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2
1
孙全胜.
网络空间交往问题及其克服路径[J]
.知与行,2023(2):86-96.
2
陈圣军,毕红梅.
大学生网络社交的危机检视、泛起成因及消解[J]
.中国青年研究,2023(8):113-119.
被引量:2
1
周波.
论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J]
.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2010(9):209-210.
2
文化艺术[J]
.中国宗教,2012(6):74-75.
3
孙显元.
当代中国哲学研究的转向[J]
.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0,8(2):15-20.
被引量:1
4
周先进.
孔子的孝道思想略论[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3):6-8.
被引量:1
5
杨玲,安花花,卢婧.
多民族混合学校学生心理素质研究[J]
.当代教育与文化,2011,3(2):30-36.
被引量:3
6
陈瑞新.
王弼之“无”作为本体的具体含义新探[J]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16-19.
7
徐伟新.
社会主义动力研究的出发点和生长点[J]
.现代哲学,1988(1):15-18.
8
徐伟新.
社会主义社会动力研究出发点刍议[J]
.哲学动态,1988(2):29-31.
9
王孔雀.
近年来生产力发展动力研究[J]
.哲学动态,1992(1):4-6.
10
赵聪聪.
虚拟社会对人的价值观的积极影响[J]
.求知导刊,2016(31):47-47.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