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人生价值观的追求与失落——以奥尼尔的悲剧《长日入夜行》为例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作为百姓民生价值观探讨的力作,《长日入夜行》从精神、社会和人本体三个层面体现了悲剧的形成机制,表达了剧作家对人的关注,也为和谐家庭与和谐社会的建构做出尝试。
作者
胡贝克
机构地区
吉林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戏剧文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2-74,共3页
关键词
美国戏剧
民生价值
理想与现实
追求与失落
和谐家庭与和谐社会
分类号
I712.073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6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14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5
1
奥尼尔集[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5.
2
[意]马基亚维里 张志伟译.君主论[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104-105.
3
[美]E.弗洛姆.爱的艺术[M].北京:西苑出版社,2003:65.
4
胡铁生.
奥尼尔的社会悲剧观——兼评社会悲剧《长日入夜行》[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44(5):52-58.
被引量:11
5
【英】特里·伊格尔顿.当代西方文学理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二级参考文献
6
1
胡铁生.
是虚无,还是硬汉?——再论海明威笔下的人物形象[J]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116-121.
被引量:34
2
W考夫曼.存在主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
3
朱光潜.悲剧心理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
4
特拉维斯·博加德.奥尼尔集[M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5..
5
Emory Elliott. Columbia Literary 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 M].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88.
6
胡铁生.
论德莱塞小说的悲剧性——透视美国政治制度下的人际关系[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5):79-86.
被引量:23
共引文献
14
1
胡铁生.
论文学发展与全球化因素的互动关系——中美文学发展史中全球化因素的对比研究[J]
.学习与探索,2005(2):94-100.
被引量:12
2
周海燕.
价值与崇高的有机统一——试论奥尼尔的《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的悲剧本质[J]
.戏剧文学,2008(10):65-66.
3
胡铁生.
美国戏剧的欧洲传统与本土化因素[J]
.戏剧文学,2006(1):52-58.
被引量:7
4
胡铁生,朱锋颖.
人的自我探索与和谐境界的追求——评拉尔夫·艾里森的《看不见的人》[J]
.宁夏社会科学,2006(1):145-148.
被引量:11
5
高明辉.
“和谐”政治理念的普世价值探究[J]
.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11,23(3):9-12.
被引量:1
6
胡铁生,周光辉.
作家的社会责任与政治使命——莫言小说的文化软实力研究[J]
.社会科学家,2013,28(3):5-9.
被引量:10
7
崔剑峰.
伊格尔顿意识形态理论探究[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34(1):174-176.
8
宋阳.
北野武电影中的悲剧性人物形象[J]
.电影文学,2016(5):88-90.
被引量:1
9
郭歌.
《猩球崛起》系列电影的悲剧性分析[J]
.电影文学,2016(7):139-141.
10
孟义娜,宁启超.
试析长日入夜行中的疯癫与道德(英文)[J]
.经营管理者,2008(12X):184-187.
1
刘涛.
追求与失落——王熙凤与斯佳丽形象的比较[J]
.科教文汇,2008(15):169-169.
被引量:1
2
贾子璇.
浅析《儒林外史》中的文人形象[J]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16(7):114-115.
3
步朝霞.
追求与失落——贾宝玉与郝思嘉文学形象比较[J]
.红楼梦学刊,2001(4):210-216.
被引量:4
4
张新颖.
论《长日入夜行》中人物的悲剧根源[J]
.四川戏剧,2006(4):41-43.
5
洪哲雄,董上德.
命运犹如迷宫的《长日入夜行》——试论奥尼尔的人生悖谬感[J]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98,52(3):99-102.
6
余晶.
新时期“改革小说”的现代性追求与失落[J]
.莆田学院学报,2008,15(3):72-75.
7
杜迺芳.
先跟自己过好,就有和谐生活[J]
.父母必读,2009(1):4-4.
8
罗福江.
荣获市“十佳敬老和谐家庭”有赋[J]
.中华诗词,2012(12):6-6.
9
许娟.
从《人性的污秽》看菲利普·罗斯的家庭婚恋观[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1):8-11.
10
李长庚,傅来兮.
情感抒发的追求与失落——浅论宫体诗主体情思的表现[J]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7(3):51-52.
戏剧文学
2013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