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从芦山地震看突发事件中广播应急机制的构建
被引量:
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4月20日,四川芦山发生7.0级强烈地震。京城广播媒体的表现充分体现了广播在突发事件报道中的优势。此次报道的成功揭示了广播是突发事件报道中最实用的应急媒体,政府和广播媒体应当建立良好的应急互动机制。
作者
连新元
机构地区
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广播采访部
中国传媒大学
出处
《新闻与写作》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2-74,共3页
News and Writing
关键词
芦山地震
突发事件
广播应急机制
应急媒体
分类号
D632.9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G206 [文化科学—传播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9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23
同被引文献
4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6
1
韩鸿,莫尚凝.
突发灾害中广播媒体的功能分析与问题反思——以2008年南方冰雪灾害中的《爱心守望,风雪同行》特别节目为例[J]
.国际新闻界,2008,30(4):91-96.
被引量:11
2
黄良奇.
广播在特殊新闻现场报道中的优势及发展前景[J]
.新闻记者,2008(6):77-80.
被引量:6
3
潘力,陈婷.
交通广播成为突发事件应急主力军——5·12汶川大地震中交通广播表现的思考[J]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8(7):60-63.
被引量:3
4
王宇.
关于发挥广播灾害应急媒体功能的几点思考[J]
.科技传播,2009,1(3):29-31.
被引量:4
5
张彩,曹璐.
重大灾害事件中的日本广播--从“广播救了灾害大国日本”谈起[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8,30(2):41-42.
被引量:10
6
廖金英,谢太平.
优势与困境:广播与危机传播——从“5·12”汶川地震报道说起[J]
.新闻世界,2009(4):45-47.
被引量:5
二级参考文献
29
1
杨军,张媛.
政府危机传播研究[J]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4(S1):212-213.
被引量:4
2
张彩,于忠广.
媒介变局中的中国广播[J]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5(1):18-20.
被引量:5
3
苑志强.
突发事件中媒体应对策略分析[J]
.声屏世界,2005(2):29-30.
被引量:4
4
张勉之.
市场化进程中广播面临的若干问题?[J]
.中国广播,2005(11):28-30.
被引量:3
5
李良荣.
从单元走向多元——中国传媒业的结构调整和结构转型[J]
.新闻大学,2006(2):1-10.
被引量:33
6
章平.
中国广播:业态与变革——04、05年广播动态及相关研究述评[J]
.新闻大学,2006(2):64-69.
被引量:4
7
梁仲明.
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新理念——试析《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J]
.陕西省行政学院陕西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20(3):32-33.
被引量:2
8
龚新琼.
环境守望——危机传播中大众传媒的核心功能[J]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7(3):89-92.
被引量:7
9
[法]贝尔纳·瓦耶纳.《当代新闻学》[M].新华出版社,1986年版.第245页.
10
[法]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 大众心理研究》,冯克利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年,第23页.
共引文献
23
1
李丽贤.
浅析新冠肺炎疫情中新闻伦理漠视现象——基于元语言视角[J]
.南方传媒研究,2020(4):58-66.
2
沈正赋.
突发事件报道方法与传播效果解析--2008年我国突发事件报道研究综述[J]
.当代传播,2009(2):41-44.
被引量:7
3
杨壮.
突发公共事件中的媒体应对[J]
.电视研究,2010(10):74-75.
被引量:2
4
张彩,曹璐.
从日本“3·11”大地震看日本的危机广播[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1,33(6):45-48.
被引量:3
5
王彩平.
构建国家应急广播体系的分析与思考[J]
.中国应急管理,2012(1):26-31.
被引量:13
6
连新元.
广播突发事件报道的三个维度——以北京“7·21”暴雨灾害为例[J]
.新闻记者,2012(10):43-46.
被引量:1
7
丁孟醒,罗忆.
真实性与及时性的互动——浅谈突发事件报道策略[J]
.新闻世界,2012(11):57-58.
8
连新元.
突发事件中广播媒介应急机制探析[J]
.中国广播,2013(4):57-60.
被引量:1
9
周仁清.
五指山市居民媒介接触习惯调查研究[J]
.新闻知识,2013(12):95-97.
被引量:1
10
王冲.
城市转型背景下广播媒体的价值重构——以首都北京为例[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4,36(10):159-160.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4
1
李佳.
广播记者如何做好突发事件的报道[J]
.商业文化(学术版),2010(11):363-364.
被引量:2
2
郑凡.
广播做好突发事件报道的要点[J]
.视听纵横,2013(6):131-131.
被引量:1
3
滕莹石.
对广播媒体报道突发事件的探究[J]
.西部广播电视,2015,36(11):48-49.
被引量:1
4
戴红莲,张祎.
融媒体环境下应急广播应对突发事件的传播策略研究——以安徽交通广播2016抗洪应急宣传报道为例[J]
.新闻世界,2017(4):53-56.
被引量:8
引证文献
1
1
倪敏.
刍议广播如何在突发事件中做好报道[J]
.采写编,2017,0(4):106-107.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2
1
翟国鹏.
电视台记者如何做好突发事件新闻报道策略分析[J]
.传播力研究,2019,3(19):207-208.
被引量:1
2
姚晓朋.
交通广播如何在突发事件中发挥作用[J]
.西部广播电视,2020,41(1):43-44.
被引量:1
1
丛峰,叶建平.
从汶川到芦山:灾难报道的演进与反思[J]
.中国记者,2013(6):32-35.
被引量:2
2
杨盼盼.
电视新闻直播的创新与突破——以四川芦山地震电视报道为例[J]
.科教文汇,2013(16):151-151.
被引量:1
3
刘子倩.
老乡的摩托车[J]
.中国新闻周刊,2013(16):4-4.
4
本刊编辑部,温秋阳,覃继红,刘浩三.
在最需要的地方发出应急广播的声音——国家应急广播·芦山抗震救灾应急电台开播试验获赞誉[J]
.中国广播,2013(9):4-6.
被引量:2
5
刘志英.
重大突发事件应把握的原则——以四川芦山地震报道为报道例[J]
.辽宁广播电视学刊,2013(5):25-25.
6
王凯山.
新闻生产理论视域下的非常态新闻生产[J]
.青年记者,2013,0(08Z):28-29.
7
唐敏.
四川芦山地震灾区档案馆全面恢复档案查阅服务[J]
.兰台世界(上旬),2013(6):144-144.
8
张宏江.
12个小时进入震中太平镇——四川芦山地震采访手记[J]
.新闻与写作,2013(5):24-25.
9
多家卫视停播娱乐节目让位芦山地震报道[J]
.青年记者,2013(9):45-45.
10
黄启明,李大新.
地方卫视突发事件报道应急机制的建立与完善——以深圳卫视芦山地震报道为例[J]
.新闻界,2013(16):74-76.
新闻与写作
2013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