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横过西昆仑造山带与塔里木盆地结合带的深地震反射剖面
被引量:
65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横过西昆仑造山带与塔里木盆地结合地带的深地震反射剖面, 揭示出青藏高原西北缘山-盆结合地带地壳与上地幔顶部的精细结构, 发现了青藏高原西北缘岩石圈向北俯冲, 并与向南俯冲的塔里木岩石圈在西昆仑山下相碰撞的证据. 这种大陆岩石圈相向俯冲碰撞图像, 确定了西昆仑山与塔里木盆地在岩石圈尺度的耦合关系, 反映出陆内大陆-大陆的碰撞过程.
作者
高 锐
黄东定
卢德源
钱桂
李英康
匡朝阳
李秋生
李朋武
冯如进
管 烨
机构地区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岩石圈研究中心
中国新星石油公司第六物探大队
出处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7期1874-1879,共6页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关键词
西昆仑造山带
塔里木盆地
深部地震反射
结合带
分类号
P542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63
参考文献
18
共引文献
245
同被引文献
1674
引证文献
65
二级引证文献
1368
参考文献
18
1
潘裕生.
青藏高原第五缝合带的发现与论证[J]
.地球物理学报,1994,37(2):184-192.
被引量:80
2
汪素云,时振梁,环文林.
1980年2月14日新疆叶城地震——一次破坏性的中源地震[J]
.地震学报,1992,14(2):137-143.
被引量:18
3
曾融生,丁志峰,吴庆举.
喜马拉雅─祁连山地壳构造与大陆─大陆碰撞过程[J]
.地球物理学报,1998,41(1):49-60.
被引量:58
4
高锐,李廷栋,吴功建.
青藏高原岩石圈演化与地球动力学过程——亚东—格尔木—额济纳旗地学断面的启示[J]
.地质论评,1998,44(4):389-395.
被引量:52
5
高国 王盛泽 等.天山中强震震源机制解[J].内陆地震,1997,11:148-158.
6
高锐,成湘洲,丁谦.
格尔木-额济纳旗地学断面地球动力学模型初探[J]
.地球物理学报,1995,38(A02):3-14.
被引量:55
7
Zhao W,Nature,1993年,366期,557页
8
姜春发,昆仑开合构造,1992年,1页
9
Brown L,Geophys J R Astr Soc,1987年,89期,47页
10
Ni J,J Geophys Res,1984年,89期,1147页
二级参考文献
63
1
吴功建,肖序常,李廷栋.
青藏高原亚东-格尔木地学断面[J]
.地质学报,1989,63(4):285-296.
被引量:89
2
高锐,吴功建.
青藏高原亚东-格尔木地学断面地球物理综合解释模型与现今地球动力学过程[J]
.长春地质学院学报,1995,25(3):241-250.
被引量:18
3
高锐.
青藏高原地壳上地幔地球物理调查研究成果综述(上)[J]
.中国地质,1995,22(4):26-28.
被引量:12
4
高锐.
青藏高原地壳上地幔地球物理调查研究成果综述(下)[J]
.中国地质,1995,22(5):20-22.
被引量:6
5
陈文寄,李齐,周新华,尹安,T.M.哈里森.
西藏高原南部两次快速冷却事件的构造含义[J]
.地震地质,1996,18(2):109-115.
被引量:30
6
郝杰,周新华,李齐,陈文寄.
沿雅鲁藏布江(东段)地区推覆与反向冲断构造的地质特征及其形成机制[J]
.地震地质,1996,18(1):30-36.
被引量:5
7
杨懋源,岩石圈动力学地图集,1989年
8
束沛镒,地球物理学报,1983年,26卷,446页
9
许忠淮,地震学报,1983年,5卷,268页
10
王六桥,科学通报,1983年,28卷,13期,810页
共引文献
245
1
赵远刚.
一种地质调查绿色钻探技术经济评价方法[J]
.地质论评,2023,69(S01):575-577.
被引量:1
2
李良,孙丰月,李世金,李碧乐,钱烨,王超,赵拓飞,禹禄,王冠,霍亮,王力,张雅静,王琳琳,李浩然,闫佳铭,李予晋,张得鑫,杨延乾,王维.
东昆仑成矿带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成矿地质条件与成矿规律[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22,52(5):1461-1496.
被引量:7
3
石耀霖,周元泽,张怀,王红才.
岩石圈三维结构与动力学数值模拟[J]
.地球学报,2011,32(S01):125-135.
被引量:1
4
高锐,王海燕,张忠杰,李秋生,陈凌,金胜,刘国兴,贺日政,张贵宾,卢占武,曾令森,许惠平.
切开地壳上地幔,揭露大陆深部结构与资源环境效应——深部探测技术实验与集成(SinoProbe-02)项目简介与关键科学问题[J]
.地球学报,2011,32(S01):34-48.
被引量:4
5
黄立功,钟建华,郭泽清,刘云田,江波,管全俊,柳祖汉,张跃中,张永庶,李勇.
阿尔金造山带中、新生代的演化[J]
.地球学报,2004,25(3):287-294.
被引量:32
6
LAI,Xiao-ling(赖晓玲),ZHANG,Xian-kang(张先康),FANG,Sheng-ming(方盛明).
Study of crust-mantle transitional zone along the northeast margin of Qinghai-Xizang plateau[J]
.Acta Seism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2004,17(2):144-151.
被引量:1
7
罗照华,肖序常,曹永清,莫宣学,苏尚国,邓晋福,张文会.
The Cenozoic mantle magmatism and motion of lithosphere on the north margin of the Tibetan Plateau[J]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2001,44(S1):10-17.
被引量:10
8
高锐,李朋武,李秋生,管烨,史大年,孔祥儒,刘宏兵.
Deep process of the collision and deformation on the northern margin of the Tibetan Plateau:Revelation from investigation of the deep seismic profiles[J]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2001,44(S1):71-78.
被引量:27
9
王椿镛.
中国岩石层结构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
.地球物理学报,1997,40(S1):82-109.
被引量:14
10
滕吉文,熊绍柏,张中杰.
青藏高原深部结构与构造地球物理研究的回顾和展望[J]
.地球物理学报,1997,40(S1):121-139.
被引量:30
同被引文献
1674
1
杜鑫,张广智,刘沛然.
两种反褶积技术应用效果的对比[J]
.石油物探,2021,60(S01):85-89.
被引量:5
2
戈澍谟.
亚洲大陆内大地震的构造特征[J]
.内陆地震,1987(1):24-31.
被引量:2
3
史大年,余钦范,Georges POUPINET,Georges HERQUEL,Gerard WITTLINGER,姜枚.
阿尔金断裂带附近地壳结构的接收函数成像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J]
.地质学报,2007,81(1):139-148.
被引量:11
4
关达,付强.
地震解释技术新进展[J]
.勘探地球物理进展,2003,26(5):367-373.
被引量:6
5
樊计昌,李松林,张先康,刘明军.
海原断裂在地壳深处的几何形态及其动力学意义[J]
.地震学报,2004,26(S1):43-51.
被引量:16
6
梁狄刚,张水昌,赵孟军,王飞宇.
库车拗陷的油气成藏期[J]
.科学通报,2002,47(z1):56-63.
被引量:67
7
周新源,贾承造,王招明,王清华,杨威.
和田河气田碳酸盐岩气藏特征及多期成藏史[J]
.科学通报,2002,47(z1):131-136.
被引量:21
8
孙龙德,李曰俊,宋文杰,田作基,王国林,邬光辉.
塔里木盆地北部构造与油气分布规律[J]
.地质科学,2002,37(z1):1-13.
被引量:52
9
肖安成,杨树锋,王清华,陈汉林,谢会文,李曰俊.
塔里木盆地巴楚—柯坪地区南北向断裂系统的空间对应性研究[J]
.地质科学,2002,37(z1):64-72.
被引量:43
10
田作基,胡见义,宋建国,罗志立.
塔里木库车陆内前陆盆地及其勘探意义[J]
.地质科学,2002,37(z1):105-112.
被引量:13
引证文献
65
1
高锐,卢占武,刘金凯,匡朝阳,酆少英,李朋武,张季生,王海燕.
庐-枞金属矿集区深地震反射剖面解释结果——揭露地壳精细结构,追踪成矿深部过程[J]
.岩石学报,2010,26(9):2543-2552.
被引量:48
2
LI Jinyi(Institute of Ge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Geolog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037, China).
中国大陆地壳“镶嵌与叠覆”的结构特征及其演化[J]
.地质通报,2004,23(9):986-1004.
被引量:54
3
周新源,罗金海,王清华.
塔里木盆地南缘冲断带构造特征及其油气地质特征[J]
.中国科学(D辑),2004,34(A01):56-62.
被引量:16
4
刘训.
中国西北盆山地区地壳结构及其演化[J]
.新疆地质,2004,22(4):343-350.
被引量:4
5
李勇.
福州市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设对策思考[J]
.厦门科技,2005(1):53-56.
被引量:1
6
卢华复,王胜利,贾东,王良书,刘绍文.
塔里木盆地与天山山脉晚新生代盆山耦合机制[J]
.高校地质学报,2005,11(4):493-503.
被引量:29
7
徐鸣洁,王良书,钟锴,胡德昭,李华,胡旭芝.
塔里木盆地重磁场特征与基底结构分析[J]
.高校地质学报,2005,11(4):585-592.
被引量:37
8
薛光琦,钱辉,姜枚.
青藏高原西缘上地幔构造特征——穿越西昆仑造山带的接收函数反演[J]
.地质论评,2005,51(6):708-712.
被引量:7
9
王海燕,高锐,卢占武,赵玉莲,王丽丽,于海峰.
地球深部探测的先锋——深地震反射方法的发展与应用[J]
.勘探地球物理进展,2006,29(1):7-13.
被引量:20
10
许志琴,杨经绥,李海兵,张建新,曾令森,姜枚.
青藏高原与大陆动力学——地体拼合、碰撞造山及高原隆升的深部驱动力[J]
.中国地质,2006,33(2):221-238.
被引量:230
二级引证文献
1368
1
方维萱,王寿成,贾润幸,李天成,王磊,郭玉乾.
大比例尺构造岩相学填图理论创新、技术研发与发展方向[J]
.矿产勘查,2021,12(7):1488-1518.
被引量:9
2
张廷彦,张翔,刘会龙.
雅鲁藏布江缝合带林芝市米瑞乡处深部电性特征[J]
.西部资源,2023(5):84-87.
3
黄文宇,潘长春,于双,张海祖,肖中尧,张仲达.
塔里木盆地塔西南坳陷柯东构造带甫沙4井原油来源及充注过程[J]
.天然气地球科学,2022,33(11):1836-1847.
被引量:2
4
黄成刚,张小军,胡贵,刘应如,张希文,张国辉,李红哲,吴梁宇.
高原咸化湖盆基底储层特征与成藏主控因素——以柴达木盆地东坪地区为例[J]
.石油学报,2020,41(2):179-196.
被引量:11
5
LI Jianghai,ZHANG Yu,WANG Honghao,WANG Dianju.
Three-dimensional discrete element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Paleogene salt structures in the western Kuqa foreland thrust belt[J]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2020,47(1):68-79.
被引量:3
6
ZHANG Lei,HE Dengfa,YI Zejun,LI Di.
Tectonic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Kelameili range and the Dajing depression: Insights into the Carboniferous tectonic-sedimentary framework[J]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2020,47(1):30-45.
被引量:2
7
孙昭杰,李金.
2019年10月27日乌什M_S5.0和M_S4.5地震震源机制解[J]
.内陆地震,2019,0(4):378-384.
被引量:5
8
冯婵璟,周海鹰,王宏,马杭英.
浙江省技术经纪人培育工作的思考及对策研究[J]
.科技通报,2021(1):124-127.
被引量:3
9
黄河,沈旭章,刘旭宙,张元生.
利用密集宽频带台阵资料研究青藏高原东北缘上地幔间断面性质[J]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20,0(3):418-431.
被引量:1
10
罗凡,严加永,付光明,罗磊,陶鑫,王昊.
Crust1.0地壳模型及其应用:以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为例[J]
.地质学报,2020(2):648-660.
被引量:6
1
鸽子.
一小行星在印尼上空爆炸[J]
.初中生(阅青春),2010(3):90-90.
2
骆迪,张训华,蔡峰,刘展,张志珣,侯方辉,杜润林,魏龙.
重磁震联合反演及综合解释在海域构造解释中的应用[J]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14,34(6):135-143.
被引量:6
3
第34届国际地质大会论文摘要——专题十一 石油系统及勘探[J]
.海洋地质,2013(2):1-8.
4
林珍,张莉,易海,韦振权.
利用重磁资料研究南海东北部海域中生界分布[J]
.物探与化探,2010,34(4):422-427.
被引量:3
5
思源,朱瑾.
来得非常突然——“卡特里娜”带来的思考[J]
.海洋世界,2005(10):5-10.
6
张贵宾,高锐,肖序常.
横过西昆仑和塔里木结合带的山隆盆降机制动力学模拟[J]
.地球学报,2001,22(6):541-546.
被引量:6
7
孟令顺,齐立,高锐,管烨,陈玉明.
横过阿尔金山的重力测量及初步解释[J]
.长春科技大学学报,1998,28(3):345-350.
被引量:2
8
王海燕,高锐,马永生,朱铉,李秋生,匡朝阳,李朋武,卢占武.
若尔盖与西秦岭地震反射岩石圈结构和盆山耦合[J]
.地球物理学报,2007,50(2):472-481.
被引量:23
9
索书田,钟增球,周汉文,游振东.
中国中央造山带内两个超高压变质带关系[J]
.地质学报,2004,78(2):156-165.
被引量:13
10
吴志强,杨艳秋,施剑.
南黄海千里岩断裂附近深部地震反射信号的获取及其地质推测[J]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12,32(6):173-178.
被引量:6
科学通报
2000年 第17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