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解读《喧哗与骚动》中旧南方的女性形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旧南方的女性一直是福克纳作品中所关注的一个重要群体。在《喧哗与骚动》中,福克纳塑造了大量的旧南方女性形象。本文试图通过作品中几个主要的女性人物,来揭示福克纳笔下旧南方女性的形象和命运及其产生的社会根源。
作者
赵峰
机构地区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外语系
出处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6期164-165,共2页
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Chinese Edition
关键词
《喧哗与骚动》
福克纳
女性形象
旧南方
分类号
I712.074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10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3
1
威廉·福克纳.喧哗与骚动[M].李文俊,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
2
Dawn Trouard. Faulkner's Text Which Is Not One [M] Noel Polk. New Esayson The Sound and the Fury. Bering: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2007.
3
Linda Wagner. Language and Act: Cady Compson [J]. Southern Literary Journal, 1982,14(2) :49--61.
共引文献
10
1
李常磊.
《希腊古瓮颂》对威廉·福克纳历史观的影响[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31(3):85-89.
被引量:2
2
刘洊波.
从“火”、“镜子”和“影子”的重复看《喧哗与骚动》中名词的重复艺术[J]
.外语教学,2009,30(5):86-89.
被引量:5
3
王志明.
《喧哗与骚动》与《押沙龙,押沙龙!》之比较[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120-121.
4
冯溢,姚进.
从《喧哗与骚动》看福克纳笔下的南方淑女形象[J]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6):550-555.
被引量:6
5
李忠敏,蔡勇庆.
班吉的时间:奥古斯丁式的永恒意识--《喧哗与骚动》中的时间问题解析[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6):139-142.
6
马特.
《喧哗与骚动》中女性空间意识与身份想象[J]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0(5):609-615.
被引量:3
7
栾涛.
生存与悲剧——威廉·福克纳小说《喧哗与骚动》中的社会悲剧[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33(4):146-147.
被引量:1
8
刘洊波.
《喧哗与骚动》中的句子重复[J]
.外语教学,2014,35(4):79-83.
被引量:3
9
孙丙堂,袁蓉.
混沌错乱的时间观念困厄凄楚的悲剧人生——《喧哗与骚动》中主要人物的悲剧性探究[J]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1(6):139-142.
10
全江丽.
《喧哗与骚动》中班吉的人物形象分析[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6,0(1):43-44.
1
贾红梅.
谁言自古红颜多薄命?——潘金莲悲剧产生的社会根源探微[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9):62-62.
被引量:1
2
刘毓敏.
再析艾米丽的悲剧成因[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3):155-156.
3
晏义玲.
黛玉悲泣葬花的审美意蕴[J]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29(4):32-35.
4
许睿.
浅谈福克纳作品《喧哗与骚动》的创作特点[J]
.商情,2010(21):19-19.
5
赵千.
旧南方社会的弃儿——福克纳两部长篇小说中两位重要女性形象解读[J]
.语文学刊(基础教育版),2014,0(4):65-66.
6
伍国华.
戴着面具的女人——《欲望号街车》解读[J]
.剑南文学(经典阅读)(上),2012(7):148-148.
7
马艳秋.
祭奠中的爱与恨——《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背后的文化反思[J]
.语文教学通讯(学术)(D),2015(9):72-74.
被引量:1
8
王成伟.
从生态和女性主义视角浅析《德伯家的苔丝》[J]
.芒种,2013(11):131-132.
9
钱中丽.
福克纳作品中的原罪观[J]
.外语学刊,2012(2):130-134.
被引量:2
10
曹锡霞.
“布登勃洛克精神”的体现者-简析冬妮的形象[J]
.邢台师专学报,1991(3):50-55.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