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论中国佛教忏文的产生及其演变 被引量:3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佛教忏文是佛教忏法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佛教文化传播发展的产物,其实质是宗教礼仪文体。佛教忏文的产生有其异域宗教文化的渊源,原始佛教时期的忏悔文最初是作为维护僧伽清净、约束佛教徒修行持戒而产生的。佛教东渐以后,佛教忏文在中国的发展呈现出三条基本路径:一是源自佛教律仪制度的作为悔罪仪则的忏悔文;二是伴随中国佛教忏法成熟而兴起的礼忏文;三是受世俗祈禳文化影响的斋忏文。佛教忏文是佛教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共同孕育的结晶,其产生、发展与演变的过程清晰而真实地反映了佛教传播中国化、世俗化的历史轨迹。佛教忏文的研究为我们揭示了文体与文化之间天然而紧密的内在联系,为厘清多元文化价值下的文体形态的演变与发展脉络,提供了有益的理论启示。
作者 张慕华
机构地区 中山大学学报
出处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46-152,共7页 Academic Research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古代文体学发展史"(10&ZD102)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青年项目"敦煌佛事文体研究"(GD11YZW08)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中国佛教文学通史"(12JZD008)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青年项目"敦煌佛事文体与世俗礼仪文体对比研究"(13YJC751077) 2013年中山大学青年教师培育项目"敦煌佛事文体与中国古代文体谱系关系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23

  • 1吴承学.文体形态:有意味的形式[J]学术研究,2001(04).
  • 2义净著,王邦维校注:《南海寄归内法传校注》,北京:中华书局,1995年,第115页.
  • 3《六祖大师法宝坛经》,[日]高楠顺次郎等编:《大正新修大藏经》,第48卷,台北:佛陀教育基金会出版部,1990年,第354页.
  • 4婆罗译:《菩萨藏经》,《大正藏》第24卷,第1087页中.
  • 5释道宣:《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大正藏》第40卷,第96页上.
  • 6圣凯:《中国佛教忏法研究》,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4年,第28、13页.
  • 7游祥洲:《论中国佛教忏悔伦理的形成及其理念蕴涵》,傅伟勋主编:《从传统到现代--佛教伦理与现代社会》,台北:东大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90年,第121、122页.
  • 8《鼻奈耶》卷9,《大正藏》第24卷,第899页中.
  • 9《大沙门百一羯磨法》,《大正藏》,第23册.
  • 10《昙无德律部杂羯磨》,《大正藏》第22卷,第1432页.

共引文献7

同被引文献26

  • 1杜琪.书仪缘起蠡测及敦煌书仪概说[J].社科纵横,2002,17(6):69-71. 被引量:4
  • 2王书庆.敦煌文献中的《斋琬文》[J].敦煌研究,1997(1):143-149. 被引量:6
  • 3吴承学,何诗海.类书与文体学研究[J].古典文学知识,2014(1):117-123. 被引量:5
  • 4[7]新唐书[M].上海:中华书局,1975.
  • 5[唐]释道世,著.周叔迦,苏晋仁校注.法苑珠林校注.北京:中华书局,2003.
  • 6[南朝梁]刘勰,著.范文澜注.文心雕龙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 7[明]吴纳.[明]徐师曾,著.于北山,罗根泽校点.文章辨体序说文体明辨序说.北京市: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
  • 8张大复.醉菩提传奇卷(上下).古本戏曲丛刊三集.
  • 9[唐]释道世著.周叔迦,苏晋仁校注.法苑珠林校注(第2册).中华书局,2003:545.
  • 10传印法师主编.中华律藏(35).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9:105,105,36,107,23.

引证文献3

二级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