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34-43,共10页
Social Sciences of Beijing
同被引文献36
-
1肖川.论创新教育[J].教育研究,1999,20(11):11-14. 被引量:145
-
2刘卉卓.“悟”与“思”:中西审美体验之比较[J].江汉学术,1999,30(4):40-47. 被引量:7
-
3杜维明,张友云.家庭、国家与世界:全球伦理的现代儒学探索[J].国外社会科学,1999(5):6-14. 被引量:9
-
4林崇德.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5-13. 被引量:347
-
5潘艺林.人的素质系统刍议[J].教师教育研究,1994,9(3):51-54. 被引量:5
-
6李健.关于建设创新型大学的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05(13):3-5. 被引量:37
-
7杨广云.试述潘懋元先生的学术思想体系[J].高等教育研究,1996,17(2):9-12. 被引量:11
-
8波普尔.猜想与反驳--科学知识的增长[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318,30.
-
9波普尔.通过知识获得解放[M].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6.192.
-
10[4]猜想与反驳一科学知识的增长[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
二级引证文献15
-
1卫孝芬.外语课堂教学应重视母语文化[J].岱宗学刊(泰安教育学院学报),2002(2):87-88. 被引量:1
-
2王方路.全球性境遇里中国知识分子的跨文化姿态与独特个性[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4,20(6):136-139.
-
3赵冬云.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两个误区[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11(6):73-78. 被引量:9
-
4李晓娅,杨纯丽.英语教学与中国文化[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5,24(5):96-97. 被引量:1
-
5刘建伟.在大学生创新教育中加强创意培养[J].学习月刊,2009(24):88-89. 被引量:1
-
6王振红.语文教学中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培养[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0,1(5):59-61. 被引量:1
-
7宋思运.校园文化与和谐校园构建[J].理论探索,2011(6):39-41. 被引量:2
-
8范红旗.简论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兼叙四要素驱动培养模式的基本作法[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1,2(6):45-48. 被引量:1
-
9李海欢.高职英语专业学生阅读策略调查及渗透式策略训练[J].疯狂英语(教师版),2013(1):96-99.
-
10刘洲兰.论高等教育课堂教学之特性——以课堂参与者为考察对象[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4(5):88-90. 被引量: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