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浅析《伤寒论》中祛邪思想
被引量: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通过分析《伤寒论》中祛邪的具体方法,探讨仲景的祛邪思想。从因势利导,予邪以出路;祛邪扶正,邪去正自安;中病即止,勿过伤正气等三个方面入手,揭示了祛邪的目的在于扶正,也就是达到"阴平阳秘","阴阳自和"的状态,即重新建立人体的阴阳平衡。
作者
陶春晖
机构地区
湖北中医药大学伤寒教研室
出处
《光明中医》
2013年第6期1101-1102,共2页
GUANGMING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
关键词
《伤寒论》
祛邪
扶正
分类号
R222.2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26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9
同被引文献
26
1
黄英志.叶天士医学全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149.
2
郭念锋.心理咨询师[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2:240—242.
3
宁选.中医治疗学中的逆向思维法[J].中医研究,1988,1(1):5.
4
姚春鹏.黄帝内经[M].上海:中华书局出版社,2010:53-97.
5
汪卫东.发展治疗学嗍.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3-17.
6
李世通.基于中医心理提纲式作业的信息化质性分析过程研究[C].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2014:12-13.
7
罗勇.
小议《伤寒论》中疾病自愈而出现瞑眩的机理及其意义[J]
.河南中医,2009,29(12):1148-1149.
被引量:5
8
刘沛.
附子中毒与排病反应辨析[J]
.中国医药导报,2010,7(9):164-164.
被引量:6
9
周霞,王兴臣,庄慧魁,姬琳.
邪正盛衰的再认知[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8):1-3.
被引量:9
10
韦姗姗,焦拥政,王丽霞,仝小林.
超量使用中药安全性的研究对策与思考[J]
.中医杂志,2011,52(19):1623-1626.
被引量:10
引证文献
4
1
乔珊,李秀丽.
浅谈因势利导法在《伤寒论》中的应用规律[J]
.湖南中医杂志,2015,31(4):142-143.
被引量:1
2
韩裕璧,王甜甜,张福利.
浅议祛邪反应[J]
.中国中医急症,2016,25(4):746-748.
被引量:1
3
李世通,汪卫东,王米渠.
探讨中医心理病机之邪正盛衰[J]
.医学争鸣,2016,37(2):73-75.
被引量:7
4
王帅兵,于丽雅.
《神农本草经》治邪气药物构成分析及启示[J]
.新中医,2022,54(2):219-222.
二级引证文献
9
1
李世通,李业荣,李孟鑫,汪卫东,彭晓月,王米渠.
七情细分的中医心理探讨[J]
.环球中医药,2017,10(10):1198-1201.
被引量:3
2
李世通,杨磊,李孟鑫,汪卫东,王米渠.
探讨中医心理病机之阴阳两极思维[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19(10):187-189.
被引量:3
3
李世通,李孟鑫,李业荣,冯正好,汪卫东,王米渠.
中医心理教育治疗学之阻滞对比思维病机探讨[J]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42(2):119-121.
被引量:1
4
李世通.
探索中医心理之“教育治疗学”流派[J]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42(3):217-220.
被引量:2
5
李世通,李孟鑫,汪卫东,王米渠.
基于中医心理临床识别与应对风险患者[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20(4):178-181.
6
高杉.
《唐祖宣温病解读》评介[J]
.中医学报,2018,33(7):1272-1275.
被引量:1
7
徐梅秀,李丽琦.
《伤寒论》六经辨证在IgA肾病诊治中的指导价值[J]
.陕西中医,2023,44(5):615-618.
被引量:1
8
师佳莹,刘欣,孙聿萱,张福利.
“津能浮邪”之机用[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24,39(4):1784-1787.
9
何鑫波,胡翔.
基于形神一体探析原发性痛经的防治[J]
.光明中医,2024,39(11):2319-2321.
1
张敬珍.
针刀分型治疗肱骨外上髁炎80例临床观察[J]
.中国社区医师,2015,31(3):102-102.
被引量:1
2
和胜.
脑脏[J]
.亚太传统医药,2005,0(2):45-46.
3
徐豫珏.
针刺督脉为主治疗中风病68例[J]
.陕西中医,2008,29(6):719-720.
被引量:4
4
韩晓静,杨红,郝世凤.
中医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研究进展[J]
.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06,7(3):61-62.
被引量:2
5
和胜.
生殖的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2):169-170.
6
张蔚君,朱航,张福成,董晓丽,张桂君.
HPLC法测定防晒霜中维生素E的含量[J]
.空军总医院学报,2007,23(3):125-127.
被引量:1
7
赵百孝.
论针灸“皮脉肉筋骨”层次论治方法[J]
.中国针灸,2005,25(6):433-435.
被引量:35
8
和胜.
肾脏的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3):292-293.
9
贾海骅,王仑.
早泄类型与体质特征及综合治疗[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5,11(6):460-461.
被引量:8
10
卞文伯.
运用古代房术纠正早泄[J]
.中国性科学,1995,7(2):10-11.
光明中医
2013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