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非遗”保护视角下端鼓腔的保护与传承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特定人群长期以来智慧和劳动积淀下来的成果,对它的保护事关民族精神以及文化的多样性,绝不可忽视。随着现代化进程和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各地区文化生态由于受到现代文明的冲击和影响发生着巨大变化,大量通过口传心授,世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濒临灭绝的边缘。本文以淮河流域微山湖端鼓腔为例,试图从其内涵及特征入手,分析其生存的现状以及流失的缘由,并对其保护与传承工作的进行做了初步的构想。
作者 夏红煜
出处 《管理观察》 2013年第15期126-127,共2页 Management Observer
基金 教育部2011年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1YJC760039)阶段性成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7

  • 1李爱真;吴跃华.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概论[M]{H}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114.
  • 2山东省微山县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曹瑞民;盛振玉.微山县志[M]{H}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710.
  • 3中国戏曲音乐集成(山东卷)编辑委员会.济南:中国戏曲音乐集成(山东卷)[M],1996.
  • 4曾遂今.音乐社会学教程[M]{H}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1.
  • 5项阳.当传统遭遇现代[M]{H}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7.
  • 6杨民康.音乐民族志方法导论[M]{H}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4.
  • 7李荣启.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方法与措施[A]{H}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