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被害人陈述证明力的判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自1979年《刑事诉讼法》制定,被害人陈述就被确立为独立的法定证据种类之一。作为我国所特有的证据种类,被害人陈述在我国的刑事司法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因为被害人的特殊身份,在主观意志作用和作证能力的限制下,被害人陈述也可能丧失可信性。因此对被害陈述的证明力予以肯定的同时应当进行一定的限制。本文在此观点基础上,简要阐述实务中对被害人陈述证明力的判断规则。
作者
李月婷
机构地区
南京大学法学院
出处
《市场周刊》
2013年第6期129-129,140,共2页
Market Weekly
关键词
被害人陈述
证明力
《刑事诉讼法》
刑事司法实践
证据种类
作证能力
主观意志
判断规则
分类号
D925.23 [政治法律—诉讼法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5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494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3
1
李大槐.
精神病被害人证人资格及其陈述的证明力探析[J]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7,9(1):97-102.
被引量:3
2
龙宗智.
印证与自由心证——我国刑事诉讼证明模式[J]
.法学研究,2004,26(2):107-115.
被引量:462
3
李建明.
刑事证据相互印证的合理性与合理限度[J]
.法学研究,2005,27(6):20-32.
被引量:102
二级参考文献
15
1
龙宗智.
我国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J]
.法学研究,1996,18(6):119-127.
被引量:76
2
王亚新.
刑事诉讼中发现案件真相与抑制主观随意性的问题——关于自由心证原则历史和现状的比较法研究[J]
.比较法研究,1993,7(2):113-144.
被引量:122
3
谢小剑.
我国刑事诉讼相互印证的证明模式[J]
.现代法学,2004,26(6):72-77.
被引量:84
4
[11]现代汉语词典[M].修订版.乌鲁木齐:新疆科技卫生出版社,2003:915.
5
[德]克劳思·罗科信 吴丽琪译.《刑事诉讼法》[M].法律出版社,2003年4月版.第68-69页.
6
[英]塞西尔·特纳.《肯尼刑法原理》[M].华夏出版社,1987年7月.第549页.
7
.[日]《新法律词典》:第3版[M].有斐阁,1989年.第671页.
8
[美]乔恩·R·华尔兹 何家弘译.《刑事证据大全》[M].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344页,第346页,第353页.
9
[美]罗·庞德 沈宗灵 董世忠译.《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法律的任务》[M].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130-132,35-36,10-11,130,30页.
10
[美]达马斯卡 李学军 译.《漂移的证据法》[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共引文献
494
1
周俊彦.
印证何以证明?——对印证原理和印证规则的概率论反思[J]
.中山大学法律评论,2021(1):124-154.
被引量:1
2
杜邈.
论双层次刑事证明模式[J]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24,32(5):41-59.
3
孙锐.
事实认定视阈下证据资格规则的体系性重塑[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23(2):158-176.
被引量:1
4
向燕.
综合型证明模式:性侵未成年人案件的证明逻辑[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21(5):71-91.
被引量:15
5
龙宗智.
刑事证明中经验法则运用的若干问题[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21(5):55-70.
被引量:51
6
周宇婷.
刑事诉讼中幽灵抗辩的证明问题研究[J]
.刑事法评论,2022(2):628-661.
7
刘学敏,涂阳.
防范刑事错案之多重机制探讨[J]
.现代法治研究,2019,0(4):119-128.
8
王静.
刑事证明中的“印证”限度探析[J]
.司法警官职业教育研究,2023(2):16-22.
被引量:1
9
王彪,易志鑫.
刑事司法中“综合认定法”的解读与反思[J]
.司法改革论评,2020(2):301-318.
被引量:8
10
熊晓彪.
迈向“最佳解释确信”的司法证明[J]
.法制与社会发展,2023,29(5):167-190.
被引量:3
1
贾绍军,马瑞军.
刑事审判中证人不作证浅议[J]
.法律适用,1997(10):30-31.
2
王治江.
论未成年人的作证能力[J]
.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17(3):73-75.
被引量:3
3
邬小骋,胡祺春.
我国刑事诉讼证人资格[J]
.法治论丛(上海大学法学院上海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16(6):17-21.
4
王辉平.
浅谈反贪人员如何提高出庭作证能力[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4,0(29):133-134.
5
冯鹏举.
检察技术工作要主动适应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J]
.人民法治,2015(11):58-60.
6
王树庆,刘萍.
被害人陈述特点及审查判断[J]
.中国检察官,1999(5):37-37.
7
易延友.
英美证据法上的证人作证规则[J]
.比较法研究,2008,22(6):65-81.
被引量:5
8
孙一宁.
提高侦查人员出庭作证能力研究[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5,35(6):239-240.
9
邹浩.
浅议司法会计鉴定人出庭接受质询[J]
.资治文摘,2015,0(11):34-34.
10
陈岚,赵凯.
我国未成年人作证制度的完善——以刑事诉讼为视角[J]
.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7(3):20-24.
被引量:2
市场周刊
2013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