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生活世界与形而上学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作为第一哲学的形而上学执着于主题化意识,而本真的形而上学直面存在的明见性而与生活世界相融通,生活世界在图像和表象意识中通过非主题化的复杂多样性而表达,生活世界也表现为核心意识和边缘意识的混合。
作者
高秉江
机构地区
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
出处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33-138,共6页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视觉中心主义的现象学研究"(1IBZX056)
关键词
生活世界
形而上学
图像
边缘域
分类号
B01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8
同被引文献
25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6
参考文献
8
1
海德格尔选集:(上)[M].孙周兴译.上海三联书店,1996.706.
2
康德.未来形而上学导论[M].庞景仁译.商务印书馆,1978.
3
施皮格伯格.现象学运动[M].王炳文,张金言译.商务印书馆,1995:121
4
萨弗兰斯基.海德格尔传[M].靳希平译.商务印书馆,1999.397.
5
Levinas. The Theory of Intuition of Husserl's Phenomenology,Northwest University Press, 1973, pp. 92-3, p. 75, p. 92, p. 124, p. 116, p. 155, p. 49, p. 89, p. 92, p. 93.
6
胡塞尔.第一哲学:(上)[M].王炳文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31,33.
7
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M].商务印书馆.1997:233.
8
胡塞尔.逻辑研究:第二卷第一部分[M].倪梁康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8.4,3.
共引文献
8
1
陈晓平.
评密尔的因果理论[J]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8,24(6):6-11.
被引量:3
2
李云飞,谢传仓.
论胡塞尔的“发生现象学转向”[J]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5(5):32-39.
被引量:1
3
张鹏翔.
看出来的对象——现象学的本体论解读[J]
.理论界,2010(3):83-86.
4
张鹏翔.
另一种看——康德哲学悖论的启示[J]
.理论界,2010(7):92-95.
5
崔玲.
从《死水微澜》中邓幺姑形象看现代女性的悲剧命运[J]
.文学教育,2011(1):74-76.
6
韩文书.
评康德对“休谟问题”的回应[J]
.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11,32(2):13-16.
7
刘连杰.
现象身体与身体主体的双重变奏——梅洛庞蒂前期身体理论批判[J]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9(3):176-180.
被引量:3
8
殷旭辉,王华.
胡塞尔“生活世界”的性质和双重含义[J]
.社科纵横,2014,29(1):99-102.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25
1
杨威.
启蒙与批判:日常生活世界的文化重建之路[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43(S1):146-150.
被引量:4
2
萧驰.
两种田园情调:塞奥克莱托斯和王维的文类世界[J]
.文艺研究,1999(1):71-84.
被引量:9
3
寒川恒夫,崔乐泉.
原始时代的社会生活与体育[J]
.体育与科学,1992,13(5):22-24.
被引量:3
4
陶玉流,王家宏.
体育回归生活世界的缘由及途径[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9,33(2):42-45.
被引量:27
5
殷晶波.
一种深层的生命表达方式——试探“蛋”民俗文化内蕴[J]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0(3):34-35.
被引量:1
6
郑国华,何元春.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沉浸的影响模型[J]
.体育科学,2011,31(10):48-58.
被引量:12
7
格拉汉,诸葛勤.
诗如画[J]
.新美术,1990,11(3):52-60.
被引量:6
8
王广虎.
“生活世界”与社会体育的生活化[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0,26(4):1-4.
被引量:45
9
杨淑静.
文化传统的当代价值[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6):18-23.
被引量:4
10
王广虎,冉学东.
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民族传统体育发展[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8,41(12):1-12.
被引量:45
引证文献
3
1
胡作友,王青.
风景入诗:约翰·克莱尔自然书写的美学思考[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8,41(6):116-123.
2
陈小刚.
表征生活意义、生命意识、生态意向之“蛋”[J]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8(1):60-64.
3
吕寻金,刘合智,冉建.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与中国社会现实生活世界的背离与回归[J]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20,32(3):279-282.
被引量:6
二级引证文献
6
1
王海军,陈庆合,邹德文,李曙刚,尚宁宁.
“非遗”保护视域下河北民族传统体育传承研究[J]
.科技资讯,2020,18(20):191-193.
被引量:7
2
向涵琳,李良明,罗琪美.
文化人类学视域下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发展路径研究[J]
.体育师友,2021,44(2):49-51.
被引量:1
3
相金星,郭振华.
体教融合理念下民族传统体育校园传承研究[J]
.体育文化导刊,2021(3):104-110.
被引量:32
4
潘桃铃,郑国华.
回归“生命意义”: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逻辑起点[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22,21(8):74-80.
被引量:5
5
姜勇,朱美晓,王丹.
文化回应理念下民族地区传统体育教学审思与发展策略[J]
.浙江体育科学,2022,44(6):56-60.
被引量:1
6
张朝辉.
中华传统体育与鄞州区中小学体育课程多元融合发展模式研究[J]
.当代体育科技,2023,13(7):172-177.
1
孙斌.
艺术:物之守护——对这个时代中“物”的思考[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8(5):120-126.
被引量:4
2
张帆.
对人的本质的再认识[J]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3(6):70-75.
被引量:2
3
心中把党摆正方能在党兴党[J]
.企业党建,2016,0(11):1-1.
4
赵慧平.
和谐:中国古典美学的传统[J]
.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6(2):56-59.
被引量:1
5
吕英军.
神经精神分析学的意识观[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111-118.
被引量:1
6
鲍亦程.
宁波孔庙藏祭祀礼乐器[J]
.收藏家,2013(9):65-69.
被引量:1
7
方红梅.
美感之复杂性与梁启超以“趣味”指称美感的深意[J]
.兰州学刊,2012(4):50-54.
8
孙正聿.
以哲学的工作方式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J]
.学术月刊,2007,39(5):57-60.
被引量:1
9
杨韶刚.
语言和意识关系的认知神经科学新解[J]
.中国特殊教育,2007(4):67-71.
被引量:1
10
本刊记者.
省政协十一届十六次常委会议召开[J]
.世纪行,2016,0(11):23-24.
社会科学研究
2013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