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生”思想的启迪──与黑川纪章先生两次接触有感
被引量:3
出处
《安徽建筑》
2000年第6期9-10,共2页
Anhui Architecture
同被引文献27
-
1杜娟,宋宏宇.日本建筑的共生理念[J].建筑知识,2003,23(5):47-50. 被引量:8
-
2吴健梅,陆明.建筑与科学技术的辩证共生[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4,36(12):1663-1664. 被引量:2
-
3郑萍.村落视野中的大传统与小传统[J].读书,2005(7):11-19. 被引量:77
-
4叶雁冰.整合与共生——旧建筑改扩建工程的新旧关系研究[J].广西工学院学报,2005,16(3):51-55. 被引量:8
-
5郑时龄.黑川纪章共生思想的哲学基础[J].室内设计与装修,2003(10):60-60. 被引量:16
-
6张十庆.从建构思维看古代建筑结构的类型与演化[J].建筑师,2007(2):76-79. 被引量:41
-
7刘先觉.现代建筑理论[M].北京:中国建筑出版社,2003.357-362.
-
8黑川纪章.黑川纪章城市设计的思想与手法[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
9黑川纪章.ID+C[M],2003.
-
10姜传鉷.黑川纪章的建筑传统内涵及表现手法[M].
二级引证文献14
-
1沈逸强,何郑阳.现代建筑的传统韵味——日本建筑师[J].中外建筑,2016(4):60-62. 被引量:1
-
2甄鹏辉.大文化视野下传统木构形式的现代设计思考[J].现代商贸工业,2018,39(30):197-198.
-
3王润生,刘源.基于共生思想的青岛纺织业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策略研究[J].建筑与文化,2019,0(9):59-60.
-
4杨文斌,刘莉,王慕宇.共生思想视域下传统聚落保护与活化研究--以武安万谷城村为例[J].石家庄学院学报,2020,22(3):16-23.
-
5严瑞琪,翟辉.大杂院的微社会形态研究——以北京南锣鼓巷福祥胡同5号院为例[J].城市建筑,2020,17(22):107-110.
-
6程茹婷,李晓颖.基于共生理论的城市河道景观设计研究[J].水利规划与设计,2021(1):131-135. 被引量:12
-
7申婧婷,严军.乡村旅游视角下的河道景观规划设计研究--以东海县龙梁河为例[J].艺术科技,2021,34(15):125-127.
-
8张井军.基于大凌河城市河道景观设计研究[J].水利科学与寒区工程,2022,5(3):145-148. 被引量:2
-
9常佳佳.传统村落旧建筑改造设计研究——以巢湖市黄麓镇为例[J].普洱学院学报,2022,38(3):82-84. 被引量:3
-
10毕凌岚,吴莹婕,周和宁.基于共生城市理论的生物友好规划建设导引研究--以成都为例[J].城市环境设计,2023(1):334-340. 被引量:1
-
1《黑川纪章》(代序)摘录:从机器原理时代到生命原理时代[J].设计新潮,2007(6):136-136.
-
2吴优.郑州市郑东新区规划中共生思想的探析[J].工程与建设,2012,26(4):467-468.
-
3陈俐.共生思想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运用解读[J].建筑与设备,2011(6):46-48.
-
4沈源,王永强.浅析黑川纪章的“共生”思想[J].中国科技信息,2013(8):194-195. 被引量:10
-
5沈洁,陈雄,刘晶莹.基于“共生”思想的城市规划浅析[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3(1):60-62. 被引量:1
-
6谭建华.2005新年致谢[J].中外建筑,2005(1).
-
7致谢[J].四川建筑,2005,25(6):31-31.
-
8致谢[J].云南建筑,2006(6):86-86.
-
9致谢[J].四川建筑,2004,24(6):36-36.
-
10致谢[J].四川水泥,2005(2):49-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