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我国玉米育种问题浅析及对策
被引量:
4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分析了我国玉米育种现状 ,指出种质资源贫乏、研究经费短缺和体制障碍是我国玉米育种研究的三个限制因素。并提出依可持续发展战略调整育种目标 ,实施种质扩增计划 ,突破育种“瓶颈”以及改革管理体制 ,适应市场需求等相应对策。
作者
田志国
张世煌
彭泽斌
白丽
机构地区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所
出处
《玉米科学》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5-17,共3页
Journal of Maize Sciences
关键词
玉米
可持续发展
育种研究
种质资源
研究体制
分类号
S513.03 [农业科学—作物学]
F326.11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3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417
同被引文献
434
引证文献
49
二级引证文献
446
参考文献
5
1
曾三省.
中国玉米杂交种的种质基础[J]
.中国农业科学,1990,23(4):1-9.
被引量:310
2
吴景锋.我国主要玉米杂交种种质基础评述[J].中国农业科学,1983,16(2):1-8.
3
彭泽斌,刘新芝.
我国玉米杂交育种现状的评析[J]
.作物杂志,1998(S1):1-5.
被引量:48
4
MichaellL.Morris,MaizeSeedIndustriesisDevelopingcountries.USA,LynneRiennerPublishers,Inc,andCIMMYI.1998,355-371.
5
A.R.Hallauer.TemperateMaizeandHeterosis.In:TheGeneticsandExploitationofHeterosisinCrops.(EditedbyJ.G.CoorsandS.Pandey),ASA,CSSAandSSSA,Madisou,Wisconsin,USA.1999,353-361. [
二级参考文献
13
1
彭泽斌,刘新芝.
1992年我国玉米杂交种种质基础评价[J]
.安徽农业科学,1994,22(2):97-99.
被引量:14
2
曾三省,杂粮作物,1988年,3期,23页
3
王懿波,河南农业大学学报,1986年,20卷,1期,1页
4
莫惠栋,遗传学报,1984年,11卷,4期,270页
5
吴景锋,中国农业科学,1983年,2期,1页
6
李竞雄,国外农业科技,1982年,4期,1页
7
王懿波,张庆吉,朱良骅.我省玉米种质基础的综合分析与评价[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1986(01).
8
吴景锋.我国主要玉米杂交种种质基础评述[J]中国农业科学,1983(02).
9
Darrah L L et al.1985 United States Farm Maize Germplasm amd Commercial fBreeding Strategies. Crop Science . 1986
10
曾三省.
中国玉米杂交种的种质基础[J]
.中国农业科学,1990,23(4):1-9.
被引量:310
共引文献
417
1
张艳,王民乾,孙喜云,郭书亚.
黄淮海夏玉米种质CM07的杂优模式及利用[J]
.中国农学通报,2020(21):6-10.
2
孟繁盛,付金宁.
赤峰市玉米杂交种的应用现状及种质基础浅析[J]
.内蒙古农业科技,2007,35(5):87-89.
被引量:2
3
白星焕,孔祥彬,张世和,王同芹,郭永青.
玉米种质资源扩增、改良及创新方法探讨[J]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5):103-104.
被引量:3
4
高翔,陈泽辉,祝云芳.
贵州玉米品种(组合)杂优模式初探[J]
.玉米科学,2004,12(z1):20-21.
被引量:17
5
王启柏,宋建成,李常保,郭风法.
玉米与二倍体多年生大刍草远缘杂交选育玉米杂交种的研究[J]
.华北农学报,2002,17(z1):144-147.
被引量:11
6
LI Xin-hai FU Jun-hua ZHANG Shi-huang YUAN Li-xing LI Ming-shun.
Genetic Variation of Inbred Lines of Maize Detected by SSR Markers[J]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2001(1):14-20.
7
张兴华,李凤艳,薛吉全.
墨962群体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特征分析[J]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7(4):15-17.
被引量:2
8
刘志新,姜敏,王金君,常程.
14份CIMMYT玉米群体材料配合力分析及利用价值评价[J]
.玉米科学,2005,13(z1):14-17.
被引量:9
9
高翔,曹绍书,罗仕文,王进,祝云芳,沈建华,陈泽辉.
浅析塘四平头杂优群选系及其改良系在中国玉米育种和生产中的作用[J]
.玉米科学,2005,13(z1):20-22.
被引量:8
10
丰光,李妍妍,邢锦丰,黄长玲.
美国先锋玉米育种经验的启示[J]
.玉米科学,2010,18(2):133-135.
被引量:29
同被引文献
434
1
王向东.
玉米育种学的发展回顾及展望[J]
.玉米科学,2004,12(z1):5-6.
被引量:18
2
伍少云,孙荣,奉有壁.
云南省地方玉米种质资源的类型、品种及其子粒颜色多样性分析[J]
.玉米科学,2004,12(z1):14-16.
被引量:13
3
高翔,陈泽辉,祝云芳.
贵州玉米品种(组合)杂优模式初探[J]
.玉米科学,2004,12(z1):20-21.
被引量:17
4
杨引福,李耀文,岳瑞谦,张仁和.
玉米自交系Y75及其陕单16的选育研究[J]
.玉米科学,2004,12(z1):29-31.
被引量:5
5
柳家友,柏志安,吴伟华.
玉米杂交种主要穗部性状之演变及对育种目标的影响[J]
.玉米科学,2004,12(z2):3-4.
被引量:30
6
芦立婷,陈景堂,祝丽英,黄亚群,池书敏.
玉米与大刍草远缘杂交创新种质及利用研究进展[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3,26(z1):9-11.
被引量:15
7
曲岗,徐文伟,陈得义,李芳志,时俊光,刘旭,宁家林.
优良玉米自交系丹340的选育与应用[J]
.玉米科学,2002,10(z1):30-33.
被引量:14
8
杨辉,陈忠,王亮,陈德义,李伟玲.
外引种质资源78599的应用潜力[J]
.玉米科学,2001,9(z1):13-14.
被引量:8
9
陈文俊.
中国西南地区玉米生产和杂种优势利用现状及对策[J]
.玉米科学,2005,13(z1):5-6.
被引量:13
10
李文阁,邵连存.
对我国目前玉米育种目标的思考[J]
.玉米科学,2005,13(z1):7-8.
被引量:25
引证文献
49
1
任纬,张长春,严康,杨旭东.
我国玉米种质资源创新的探讨[J]
.玉米科学,2010,18(5):39-41.
被引量:10
2
张永科,郗洛延,樊瑞彬,王建平,陈钊,武耀龙,王立祥.
资源高效型玉米新品种及其选育[J]
.玉米科学,2010,18(3):71-73.
被引量:3
3
焦仁海,刘兴贰,孙发明,张志军,齐瑞,高智明.
浅谈78599种质杂种优势模式[J]
.玉米科学,2004,12(3):52-54.
被引量:23
4
张洁,焦岳宏,陆海峰,李有志.
玉米混合组织的EST文库的构建和部分EST序列的分析[J]
.广西农业生物科学,2004,23(3):243-248.
被引量:5
5
杨双,朱玉芹,徐晓红,孔明明.
加强种质资源创新 保证粮食安全[J]
.吉林农业科学,2005,30(2):64-64.
被引量:3
6
李高科,潘光堂.
西南玉米区种质利用现状及研究进展[J]
.玉米科学,2005,13(2):3-7.
被引量:47
7
王桂跃,谭禾平,卢德生.
鲜食甜玉米新品种超甜135的选育与利用[J]
.种子,2005,24(7):93-94.
被引量:1
8
叶雨盛,宇文强,戴保威,马传新,田兴文.
地方种质资源在我国玉米育种中的利用[J]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05,24(5):435-437.
被引量:14
9
岳尧海,周小辉,任军,任延辉,石贵山,李洪来.
关于我国玉米育种几个问题的探讨[J]
.辽宁农业科学,2005(6):28-29.
被引量:1
10
张曦,张宝石,张磊.
3个热带、亚热带玉米群体配合力效应研究[J]
.玉米科学,2006,14(3):56-59.
被引量:7
二级引证文献
446
1
张艳,王民乾,孙喜云,郭书亚.
黄淮海夏玉米种质CM07的杂优模式及利用[J]
.中国农学通报,2020(21):6-10.
2
王璞,王启现,鲁来清,申丽霞,张红芳.
开展规范种植,提高玉米商品竞争力[J]
.玉米科学,2004,12(z2):45-49.
被引量:1
3
高翔,曹绍书,罗仕文,王进,祝云芳,沈建华,陈泽辉.
浅析塘四平头杂优群选系及其改良系在中国玉米育种和生产中的作用[J]
.玉米科学,2005,13(z1):20-22.
被引量:8
4
王育红,张园,王向阳,孟战赢,张劭澜.
不同生态型夏玉米灌浆参数的模糊聚类分析[J]
.玉米科学,2010,18(1):77-81.
被引量:9
5
杨克诚,向葵,潘光堂,荣廷昭.
西南玉米新品种应具备的特征特性及区域主推品种的选择[J]
.玉米科学,2010,18(1):146-148.
被引量:22
6
肖木辑,李明顺,李新海,Maria Luz GEORGE,张世煌.
东北地区和黄淮海地区玉米种质利用模式的比较[J]
.玉米科学,2010,18(5):23-28.
被引量:11
7
王彩彩,陶洪斌,王璞,戴明宏.
前期控氮对夏玉米产量、物质生产及氮素利用的影响[J]
.玉米科学,2010,18(5):99-104.
被引量:4
8
张彪,陈洁,唐海涛,何文铸.
西南区突破性高产玉米品种育种思考[J]
.玉米科学,2010,18(3):68-70.
被引量:30
9
闫海霞,付家锋,柳家友,吴伟华,袁刘正,赵月强,朱世蝶,于蕾.
漯单系列玉米种的选育方法与发展对策[J]
.中国种业,2013(S1):1-3.
10
任转滩,马毅,李合新,李汉忠.
浅谈我国玉米杂交种种质来源及其利用途径[J]
.玉米科学,2004,12(2):30-33.
被引量:26
1
何德功.
日本首相强调完善禽流感研究体制[J]
.世界农业,2004(4):58-58.
2
隋国民.
辽宁省水稻育种及产业化发展策略探讨[J]
.辽宁农业科学,2003(4):20-22.
被引量:1
3
王俊卿,哈娟.
辽宁玉米育种现状和几个令人思考的问题[J]
.辽宁农业科学,2000(2):26-28.
被引量:2
4
许晏平.
日本地震预报观测研究体制的现状与1994年度预算[J]
.国际地震动态,1994,15(2):29-32.
5
赵克明.
当前玉米种子企业改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J]
.玉米科学,2003,11(F07):39-41.
被引量:1
6
司徒一凡.
日本建设经济研究所简介[J]
.建筑经济,1987,8(1):41-42.
7
陈方源,石燕泉,程金根,黄北阳.
“九五”农业基础性研究的发展问题[J]
.农业科技管理,1995,14(10):3-5.
8
陈永胜.
科技兴农战略的主体、“瓶颈”及对策[J]
.科技进步与对策,1990,7(6):54-56.
9
黄武刚.
中国板栗生产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
.中国林业,2003(04A):18-19.
被引量:26
10
汪银成,汪礼仁,吴全巍,艾文安.
适应新形势 加快农机化战略调整[J]
.湖北农机化,2001(1):47-48.
玉米科学
2000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