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52-52,64,共2页
Journal of Tianjin University of Sport
同被引文献25
-
1周凯岚,李建臣,郑亚平.背越式跳高起跳过程中“水平缓冲距离”概念的再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8,28(5):69-71. 被引量:3
-
2陈洁敏,章莺.对我国部分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起跳技术的运动学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01,37(4):37-40. 被引量:35
-
3布吕格曼,艾康伟,林宾芳,张铭.第六届世锦赛生物力学研究报告[J].田径,1998,0(8):19-24. 被引量:88
-
4李立群,周志雄.世界跳高运动发展特点及前景展望[J].田径,1998,0(8):26-27. 被引量:8
-
5俞樟炎.田径项目的技术训练[J].田径,1998(11):22-28. 被引量:10
-
6韩慧.对跳高技术的新理解——从美国生物力学专家德皮纳教授讲课所学到的[J].田径,1997,0(6):17-20. 被引量:29
-
7李运昌.抓住机遇再创我国跳高新辉煌[J].田径,1997,0(2):5-5. 被引量:1
-
8吉嘉,赵依文.科研——教练员的翅膀——朱建华跳高科学研究小组工作回顾[J].中国体育教练员,1994,0(2):33-35. 被引量:5
-
9V.D.克拉泽夫,王巧玲.世界优秀女子跳高选手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J].体育科技,1992,13(1):58-60. 被引量:12
-
10白二宇,马馨.论我国跳高训练中应重视的若干问题[J].体育科研,2001,22(4):6-7. 被引量:11
引证文献6
-
1周凯岚,李建臣,郑亚平.背越式跳高起跳过程中“水平缓冲距离”概念的再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8,28(5):69-71. 被引量:3
-
2周凯岚.对背越式跳高起跳技术细节特征的再认识“抓”一个新术语的提出[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9,29(5):79-82. 被引量:2
-
3刘飞,孙颖慧.我国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起跳技术的运动学分析[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3,28(3):147-151.
-
4金宗强,王成国.从全运会成绩透视我国田径男子跳跃项目的发展[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4,21(2):75-78. 被引量:4
-
5翟丰.我国跳高运动训练特征的再探讨[J].山东体育科技,2004,26(1):1-4. 被引量:5
-
6尚志强.我国男子跳高成绩下滑原因及对策初探[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4,20(2):69-70.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15
-
1周凯岚.对背越式跳高起跳技术细节特征的再认识“抓”一个新术语的提出[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9,29(5):79-82. 被引量:2
-
2董周生.我国男子跳高训练的新思路[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5,26(6):122-125. 被引量:1
-
3尹军,田凌.田径速度力量性项目运动员身体素质与技术训练结构特征的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6,22(2):62-65. 被引量:5
-
4陈庆杰,刘善言.中国优秀女子撑杆跳高运动员起跳技术的运动学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6,22(2):76-78. 被引量:16
-
5施伯群.背越式跳高的现代特性与发展趋势的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06,28(3):30-31. 被引量:5
-
6黄玉保,邓重生,邓京捷.不同等级女子跳高运动员起跳腾空的运动学分析[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6,22(3):75-77. 被引量:4
-
7向军.从第1-11届全运会成绩特点看中国田径跳跃项目的发展[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0,26(5):54-57. 被引量:2
-
8吕韬,刘生杰.我国女子跳高运动员腾空过杆技术的运动学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33(11):131-133. 被引量:2
-
9邹国忠,殷怀刚,陈韶成.对近6届全运会田径运动项目区域化特征的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7(2):107-112. 被引量:6
-
10赵清波.我国男子跳高运动员王臣起跳过程的生物力学探讨[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4,31(2):231-236. 被引量: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