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浅论“中国模式”的和平与发展战略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中国模式"是国外学者从外部角度对中国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理性分析和经验总结,它不仅仅是对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总结,同样是对中国国家战略的全面体现,其中也包括中国一直奉行的和平与发展战略。本文从国家战略层面分析了"中国模式"之所以能在当今国际政治舞台上具有战略竞争力的深层原因。
作者
天羽
韩娜娜
易春秋
机构地区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工程学院青岛校区
出处
《科技视界》
2013年第13期76-76,74,共2页
Science & Technology Vision
关键词
中国模式
和平
发展
分类号
D815 [政治法律—国际关系]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1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89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7
1
俞可平.
关于“中国模式”的思考[J]
.红旗文稿,2005(19):13-15.
被引量:38
2
吴增基.
论“中国模式”可持续的条件[J]
.理论探讨,2005(1):5-9.
被引量:12
3
胡长生.
中国模式软实力:从增长模式到发展模式[J]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09,2(4):88-94.
被引量:2
4
沈云锁.
“中国模式”问题研究报告[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5(9):19-28.
被引量:38
5
卢衍昌.
中国模式:概念、历史及理念[J]
.甘肃理论学刊,2005(4):10-13.
被引量:10
6
李景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际战略的发展及主要成就[J]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8(8):32-37.
被引量:5
7
“中国模式”并未完全成形不可盲目推广[N].环球时报.
二级参考文献
41
1
俞可平,庄俊举.
热话题与冷思考(三十四)——关于“北京共识”与中国发展模式的对话[J]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4(5):4-9.
被引量:49
2
张剑荆.
“北京共识”与中国软实力的提升[J]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4(5):10-14.
被引量:28
3
王建辉.
“北京共识”:发展价值观的新境界[J]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5(1):15-19.
被引量:14
4
吴增基.
论“中国模式”可持续的条件[J]
.理论探讨,2005(1):5-9.
被引量:12
5
胡锦涛.
深刻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J]
.理论参考,2005(3):4-4.
被引量:32
6
胡鞍钢.
关于中国发展模式的思考[J]
.天津社会科学,2005(4):74-77.
被引量:15
7
宋林飞.
“中国模式”的成功与未来[J]
.社会科学战线,2006(2):166-177.
被引量:18
8
陈清泰.
走出“世界工厂”误区[J]
.瞭望,2007(29):24-27.
被引量:6
9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0
.世界舆论评中国模式[N].参考消息,2004—06—02.
共引文献
89
1
张慧玉.
论建设和谐世界思想对中国和平发展的战略意义[J]
.岭南学刊,2008(2):18-22.
2
宋青青.
略论中国模式的主要特色及其启示[J]
.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09(9):34-37.
被引量:3
3
董文明,何海生.
浅析“中国模式”[J]
.商业文化(学术版),2009,0(7):128-129.
4
沈云锁.
“中国模式”问题研究报告[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5(9):19-28.
被引量:38
5
范强威.
论“中国模式”的社会主义价值核心[J]
.马克思主义研究,2006(2):71-74.
被引量:10
6
姜喜咏.
“中国经验”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J]
.新疆社会科学,2006(4):1-5.
被引量:7
7
袁学武.
关于“中国经济模式”几个问题的思考[J]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6,19(6):54-57.
8
张彧,徐建龙.
“中国模式”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比较研究[J]
.科学社会主义,2007(2):130-132.
被引量:5
9
张彧,徐建龙.
“中国模式”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异同点辨析[J]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8(2):56-61.
被引量:1
10
李拥军.
社会主义公正观的理论与实践要求初探——由公平与效率的争论说起[J]
.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7(3):10-14.
1
赵凌云.
延安精神与中国经济发展模式[J]
.中国企业家,1991,27(1):62-64.
被引量:2
2
杨闯.
怎样看待当前的国际形势[J]
.北京支部生活,1999,0(11):13-15.
3
段培君.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国家战略的新发展[J]
.理论前沿,2003(8):14-16.
被引量:6
4
“科学发展观”成为中国第二代发展战略 胡鞍钢提出“三个共同”原则[J]
.领导决策信息,2004,0(9):19-19.
5
赵莉.
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特色”所在[J]
.新视野,2014(1):62-66.
6
肖丽丽.
论中国国家战略中的软实力[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1,13(9):159-160.
7
张幼文.
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的贡献[J]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2(6):81-87.
8
王报换.
经济全球化大视野与21世纪中国国家战略新理念[J]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01,9(4):37-42.
被引量:1
9
孙新彭.
孙中山中国国家战略思想研究[J]
.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13(3):46-49.
10
蔡瑞艳.
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内涵与比较优势[J]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4(2):93-97.
被引量:1
科技视界
2013年 第1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