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斗笠山矿区岩溶塌陷分布规律及成因探讨
被引量:
1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由于矿井长期疏排地下水 ,导致地表下沉、开裂直至形成塌陷 ,初步讨论了岩溶塌陷分布规律 ,并对塌陷的成因机理进行分析 ,认为塌陷的过程是潜蚀、吸蚀、气爆的作用过程 ,得出岩溶管道的水动力条件改变 ,最终导致塌陷的产生 ,对岩溶矿区的防治工作也必须从这些实际情况出发 ,才能达到治本的目的。
作者
陈佳云
孙福元
机构地区
涟邵矿务局斗笠山煤矿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
出处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0年第9期22-24,共3页
Co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关键词
岩溶塌陷
蚀潜
吸蚀
气爆
水动力条件
分类号
P642.26 [天文地球—工程地质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8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22
同被引文献
92
引证文献
10
二级引证文献
28
参考文献
2
1
王国强.
隐伏岩溶地面塌陷的探讨[J]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93,20(3):50-52.
被引量:6
2
何宇彬,徐超.
论喀斯特塌陷的水动力因素[J]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93,20(5):39-42.
被引量:19
二级参考文献
8
1
何宇彬.
喀斯特塌陷机理研究[J]
.上海地质,1993(2):54-64.
被引量:12
2
何宇彬.
试论喀斯特水特征[J]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89,16(4):5-10.
被引量:4
3
徐卫国,赵桂荣.真空吸蚀作用引起的塌陷实例[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88(03).
4
左平怡.论岩溶地面塌陷的形成过程与机理[J]中国岩溶,1987(01).
5
刘嘉平.
岩溶区地面塌陷成因的新解析[J]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91,18(6):29-32.
被引量:7
6
何宇彬.
试论均匀状厚层灰岩水动力剖面及实际意义[J]
.中国岩溶,1991,10(4):1-12.
被引量:13
7
康彦仁.
论岩溶塌陷形成的致塌模式[J]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92,19(4):32-34.
被引量:52
8
姜忠,贺鹏起,邸志成.
秦皇岛市柳江水源地岩溶塌陷形成条件及稳定性评价[J]
.中国岩溶,1992,11(3):198-208.
被引量:3
共引文献
22
1
杨立中,王建秀.
国外岩溶塌陷研究的发展及我国的研究现状[J]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1997,8(S1):14-18.
被引量:43
2
刘丹,杨立中,王建秀.
我国铁路建设中岩溶塌陷的基本特征及成因模式[J]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1997,8(S1):26-30.
被引量:4
3
母进伟,雷明堂,梁军林,石连富.
岩溶路基病害与处置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J]
.中国岩溶,2005,24(2):89-95.
被引量:45
4
何宇彬,邹成杰.
试论喀斯特管流水特征[J]
.上海地质,1997(1):22-30.
被引量:3
5
王建秀,杨立中,刘丹.
覆盖型岩溶区土体塌陷典型数学模型的研究[J]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1998,9(3):54-59.
被引量:17
6
唐万春,许模,于贺艳.
武广客运专线英德段岩溶塌陷发育规律研究[J]
.地质与勘探,2011,47(4):699-704.
被引量:6
7
金晓文,陈植华,曾斌,张文慧,史婷婷.
岩溶塌陷机理定量研究的初步思考[J]
.中国岩溶,2013,32(4):437-446.
被引量:36
8
王建军,欧阳继胜,田成富.
水南特大桥右幅8~#墩基础隐伏岩溶漏斗形成机制初探[J]
.资源环境与工程,2014,28(3):318-321.
9
薛元,邱恩喜,曾锐.
滇东南地区岩溶路基塌陷特性及整治对策研究[J]
.高速铁路技术,2015,6(5):48-52.
被引量:1
10
石树静,张勤军,康志强.
南宁市坛洛镇岩溶塌陷群成因机制分析[J]
.中国岩溶,2015,34(5):507-514.
被引量:9
同被引文献
92
1
艾桂根,苏文聪,陈耀蝉.
花都区赤坭镇剑岭地区岩溶地面塌陷成因与防治[J]
.广东地质,2006,20(4):22-28.
被引量:2
2
刘传正.
我国岩溶塌陷分布规律的探讨[J]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1997,8(S1):19-25.
被引量:24
3
吴超凡.
安溪湖上乡岩溶塌陷形成条件及易发区划分探讨[J]
.煤炭科学技术,2004,32(11):70-73.
被引量:4
4
王国强.
隐伏岩溶地面塌陷的探讨[J]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93,20(3):50-52.
被引量:6
5
周治国.
湖南娄底地区岩溶塌陷特征及防治探讨[J]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93,20(3):18-20.
被引量:5
6
杨元才,黄卫斌.
振弦式传感器的研究与应用[J]
.港工技术与管理,1994(3):54-56.
被引量:5
7
王滨,贺可强,姜先桥,周智民.
岩溶塌陷渗压效应致塌机理研究——以山东省枣庄市岩溶塌陷为例[J]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5,16(1):18-22.
被引量:21
8
李清春,冯克印,郑庭明,董强.
临沂市城区岩溶塌陷特征及成因分析[J]
.山东国土资源,2005,21(9):61-64.
被引量:17
9
肖拥军,刘新华.
斗笠山煤矿区地质构造与岩溶塌陷分布的关系研究[J]
.地球与环境,2005,33(B10):247-250.
被引量:4
10
周春光,龚玉红.
湘中地区的岩溶发育特征与环境地质问题──以斗笠山、恩口煤矿为例[J]
.湖南地质,1996,15(2):98-102.
被引量:7
引证文献
10
1
肖拥军,刘新华.
斗笠山煤矿区地质构造与岩溶塌陷分布的关系研究[J]
.地球与环境,2005,33(B10):247-250.
被引量:4
2
陈新国,胡朝阳,安岚.
湖南省某煤矿采空区地表变形成因分析[J]
.西部探矿工程,2006,18(2):97-99.
被引量:4
3
王超,黄琨,周文生,王宁涛.
武山铜矿岩溶塌陷规律分析及防治[J]
.化工矿产地质,2008,30(4):245-251.
被引量:1
4
高明,蒙彦.
应用振弦式渗压计进行岩溶塌陷水压力监测的方法探讨[J]
.中国水运(下半月),2012,12(1):259-260.
被引量:5
5
彭祖武,杨帆,尹欧,向锋.
涟源市七甲村岩溶塌陷形成条件与机理分析[J]
.华南地质与矿产,2017,33(2):177-186.
被引量:2
6
彭祖武,潘宗源,尹欧,杨帆.
地下水疏干区岩溶塌陷微地貌效应浅谈[J]
.华南地质与矿产,2018,34(2):160-167.
被引量:3
7
朱晓青,杨荣丰,何俊杰,徐卓荣,杨泽宇.
湖南某石灰岩矿区岩溶塌陷特征、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8(20):36-38.
被引量:3
8
张杰,张生海.
栖霞中桥地区岩溶塌陷时空分布规律及成因分析[J]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1,21(1):109-117.
被引量:6
9
魏永耀,李宗春,杭冰,龚绪龙,武鑫.
正负压效应下岩溶土洞致塌机理綜述与浅析[J]
.四川地质学报,2023,43(3):472-475.
10
邹晔,夏春英,王超,张旭冉,张立川,秦志强,薛良方.
兖州滋阳山地区岩溶塌陷分布规律及成因机制[J]
.地下水,2024,46(5):59-62.
二级引证文献
28
1
陈朝玉,黄文辉,陈国勇.
模拟地下磁流体探测原理及其应用研究[J]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6(1):9-14.
被引量:6
2
陈彦美,陈植华,康彩琴.
从马坑铁矿看我国南方岩溶金属矿山防治水工作[J]
.金属矿山,2012,41(2):108-113.
被引量:6
3
肖武权.
娄新高速公路岩溶发育特征与地基处理方案优化研究[J]
.中国岩溶,2013,32(2):161-166.
被引量:3
4
赵勇,闫磊.
小议灰岩地区帷幕灌浆实施措施[J]
.中国水运(下半月),2013,13(9):348-349.
被引量:1
5
罗志波,曹朋军,林星.
莱州市某铁矿采空区稳定性评价[J]
.有色金属(矿山部分),2019,71(1):89-93.
被引量:2
6
李海涛,陈邦松,杨雪,胡伏生,房浩.
岩溶塌陷监测内容及方法概述[J]
.工程地质学报,2015,23(1):126-134.
被引量:24
7
张升锋.
泉州市某矿区建筑物开裂变形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J]
.福建建筑,2016(10):70-73.
被引量:1
8
彭祖武,杨帆,尹欧,向锋.
涟源市七甲村岩溶塌陷形成条件与机理分析[J]
.华南地质与矿产,2017,33(2):177-186.
被引量:2
9
吴亚楠,周绍智,王延岭,焦玉国,陈伟清,程凤,赵志伟.
国内外岩溶塌陷监测方法综述[J]
.山东国土资源,2018,34(12):1-6.
被引量:13
10
熊彩霞,刘沂轩,文武.
徐州市区地质构造与岩溶塌陷分布的关系分析[J]
.工程技术研究,2018,3(10):225-226.
被引量:3
1
胡平,胡毓良,马文涛,陈献程,杨清源.
气爆型水库诱发地震的分析[J]
.地震地质,1989,11(1):115-124.
被引量:5
2
陈奇,武强.
矿区岩溶塌陷工程治理研究[J]
.工程勘察,2008,36(6):31-35.
被引量:4
3
刘汉雄.
湘中斗笠山矿区岩溶地面塌陷特征及防治[J]
.中国煤田地质,1998,10(1):40-42.
被引量:1
4
谭克龙,周春光.
湘中恩口-斗笠山矿区岩溶塌陷研究[J]
.西安矿业学院学报,1996,16(2):130-134.
被引量:7
5
王钟秀,王文祥,易改危,刘新华.
一个独特的含煤矿区──斗笠山矿区系两个沉积体系的复合体[J]
.湘潭矿业学院学报,1994,9(2):24-30.
被引量:2
6
高锡擎,王来斌,许光泉,沈金山.
淮南煤矿区岩溶塌陷现状及形成条件分析[J]
.中国煤炭,2011,37(11):29-32.
被引量:7
7
汪林兵.
芜湖电厂“89”滑坡治理[J]
.电力勘测设计,1994,0(4):27-30.
8
闻泽.
珠江咸潮如何治本[J]
.环境,2006(4):96-97.
被引量:2
9
李青元,曹代勇,钱光谟,高文泰.
恩口——斗笠山复向斜构造应力场研究[J]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1989,18(1):100-106.
被引量:5
10
李愿军,黄国良.
对水库诱发地震的两点认识[J]
.震灾防御技术,2008,3(1):61-71.
被引量:9
煤炭科学技术
2000年 第9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