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不平衡到平衡:区域经济发展的国际经验
被引量:1
出处
《湖北社会科学》
2000年第6期15-16,共2页
Hubei Social Sciences
共引文献8
-
1康银劳,赵正佳,郭耀煌.西部大开发的国际经验借鉴[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1):11-16. 被引量:2
-
2索晓霞.我国区域发展差距与社会稳定问题[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1997(4):44-46.
-
3谢蓉.国外区域经济政策的特点及其启示[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1997,18(3):75-78.
-
4杜平,肖金成,高国力.国外欠发达地区开发实践及对我国的启示[J].宏观经济研究,2000(9):49-52. 被引量:6
-
5赵英兰,纪鹤.国外解决地区差距的宏观政策及启示[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0(1):65-70. 被引量:4
-
6方湖柳.西部大开发的国际经验借鉴[J].嘉兴学院学报,2002,14(1):11-13.
-
7郑春勇,虞盛军,张羽彤.区域产业转移中的政府作用:来自意大利的经验观照[J].克拉玛依学刊,2016,6(2):51-55.
-
8刘兰荣.“西部开发”之比较[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02,15(1):37-38.
同被引文献11
-
1陈浩,薛声家.教育投入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贡献的计量分析[J].经济与管理,2004,18(10):5-7. 被引量:17
-
2乔标,尹晓惠,侯兰功.省域城市竞争力研究——以甘肃省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5,24(4):30-34. 被引量:10
-
3原华荣.“浙江现象”解读[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35(6):52-61. 被引量:5
-
4陆大道,薛凤璇.中国区域发展报告[R].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
5Diez, M. A . The evaluation of regional innovation and cluster policies:towards a participatory approach [J]. European Planning Studies ,2001,9(7).
-
6Michiel, J., C. Oughton. Regional innovation strategies [J]. New Economy ,2001 ~8(3).
-
7Oughton, C. The regional paradox:Innovation policy and industrial policy[J]. The Journal of Technology Transfer , 2002, (27).
-
8杨秋宝.宏观区域经济发展战略50年:从平衡发展到非均衡协调发展的转换[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0,4(2):42-48. 被引量:17
-
9姚引妹.浙江经济发展与人口文化素质错位分析[J].浙江统计,2002(12):28-30. 被引量:4
-
10唐根年,徐维祥,罗民超.浙江区域块状经济地理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产业优化布局研究[J].经济地理,2003,23(4):457-461. 被引量:23
-
1涂永红.国外如何开发落后地区[J].求是,2004(11):60-62. 被引量:3
-
2董碧英.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4):90-92.
-
3李璐.发展中国家的贫困问题分析[J].商情,2014(20):49-49.
-
4段存广.产业集群演化与生命周期研究述评[J].经济与管理,2010,24(11):75-78.
-
5张志彬.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区际差异、驱动因素与政策选择——基于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的比较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17(2):84-90. 被引量:31
-
6刘勇智.新自由主义与当前的世界经济形势[J].当代世界,2008(10):50-52. 被引量:3
-
7李月.刘易斯转折点的跨越与挑战——对台湾20世纪60—70年代经济政策的分析及借鉴[J].财经问题研究,2008(9):30-36. 被引量:21
-
8陈昌盛.扩大消费要着眼居民储蓄结构特征[J].中国产业经济动态,2009(15):18-23.
-
9王虹介.民营经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对溧水县民营经济发展情况调查的思考[J].市场周刊,2008,21(9):125-126.
-
10陈昌盛.中国居民储蓄结构特征与扩大消费研究[J].中国发展评论,2009,11(3):6-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