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干群关系及当干部的动机考察——村支书与村主任关系的一个解释框架
被引量:10
出处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9期59-63,共5页
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s
参考文献1
-
1参见冯雷:《支书参选村主任的震撼-山东聊城市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纪实》,《农民日报》1999年12月11日.
同被引文献160
-
1唐斌尧,谭志福,胡振光.结构张力与权能重塑:乡村组织振兴的路径选择[J].中国行政管理,2021(5):73-78. 被引量:23
-
2管洪彦,傅辰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民主决策的异化与匡正[J].求是学刊,2020(3):84-94. 被引量:23
-
3普永贵,胡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政策供给变迁——基于多源流理论的分析[J].民族论坛,2022(4):48-57. 被引量:1
-
4龙洋,吴书桐.多源流理论背景下我国“双减”政策生成机理分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3,43(4):25-29. 被引量:8
-
5万银锋.构建和完善村干部监督体系探析[J].江淮论坛,2022(4):75-81. 被引量:8
-
6章志远.从立规论到释规论:党内法规研究范式的时代转向[J].东岳论丛,2021,42(6):130-137. 被引量:11
-
7句华.人力资本的再认识与国有企业激励机制创新[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17(4):3-8. 被引量:2
-
8何俊志,朱忠壹.村民委员会选举中的选票设计与民主质量[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3(2):92-101. 被引量:11
-
9胡颂.公务员的职业动机调查及相应培养对策研究[J].重庆行政(公共论坛),2007,8(4):55-56. 被引量:6
-
10徐勇.利益与体制:民主选举背后的变数分析——以湖北省月村村治实验为例[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38(2):4-12. 被引量:52
引证文献10
-
1裴志军.村干部竞选者的竞选动机及特点——基于需求ERG理论的实证研究[J].公共管理学报,2012,9(4):64-73. 被引量:6
-
2张叶平,何劲韬,王安富.村干部工作动机研究[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4,16(2):36-43. 被引量:1
-
3萧鸣政,顾志昊.村干部能力建设问题研究——以天津市西区为例[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7(6):1-6. 被引量:4
-
4胡国强.中国农村村民自治的利益解读[J].甘肃社会科学,2002(4):58-60. 被引量:7
-
5廖远兵.村干部素质提升若干问题思考——基于河源市村干部大专班办学的思考[J].高等继续教育学报,2017,30(1):55-57. 被引量:3
-
6胡国强,卢福营.利益与村民选举[J].晋阳学刊,2002(4):55-58. 被引量:7
-
7王杰,李斌.从分化到整合:村级组织负责人“一肩挑”全面推行后的村域治理变迁[J].农村经济,2023(1):85-94. 被引量:9
-
8王凯强,蔡龚涛.村级组织负责人“一肩挑”模式:推行效果、影响机制及优化路径——基于H村的扶贫案例研究[J].海南开放大学学报,2023,24(1):19-31. 被引量:1
-
9徐信贵,庞鹏.村党组织书记“一肩挑”的实践逻辑与规范协同[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30(2):233-244. 被引量:1
-
10谢厚平,叶敬玉.多源流理论视角下村级组织负责人“一肩挑”制度化推行分析[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24,32(2):23-29.
二级引证文献39
-
1哈战荣,袁旭华.村民自治:绩效显著的农村基层政权组织形式[J].理论与改革,2004(4):38-40. 被引量:2
-
2哈战荣.村民自治的绩效分析[J].甘肃理论学刊,2004(5):113-116.
-
3姚亮,桑丽.利益博弈下的选举行为——以武汉市柴东社区直接选举为例[J].理论月刊,2004(11):94-96.
-
4高梧.当代乡村民间公共活动观照——以梓潼县石牛镇为视角[J].天府新论,2007(6):107-109.
-
5权锡鉴,王晓萌.我国村民自治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探析[J].现代农业科学,2008(10):132-133.
-
6罗法洋,马健芳.均衡——和谐新农村村民自治的内在规律[J].前沿,2009(5):66-68.
-
7秦国民,李振谊.基层民主建设中村民选举参与的矛盾及其化解[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6(2):17-19. 被引量:3
-
8韩伟,王晓光.农村生态建设中村民与村干部的博弈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0(28):53-55.
-
9刁晓君.村干部竞选中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联合作用的机制——基于浙江省五市的实证研究[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14,27(3):13-18.
-
10杨国永,管曦,许文兴.农民工回乡建房动机及其类型分析——基于福建省农民工流出地的调查[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8,23(12):232-248. 被引量:11
-
1吴理财.三农问题的三种解释[J].决策,2005(1):40-41. 被引量:2
-
2吴理财."三农"问题之三种解释[J].调研世界,2005(2):34-35. 被引量:1
-
3吴理财.三种解释框架下的“三农”问题[J].探索与争鸣,2005(3):27-28. 被引量:3
-
4李燕,武传鹏.失地农民集体行动发生机制的一个解释框架——以刘能集体行动发生机制理论为基础[J].理论导刊,2012(3):73-76. 被引量:3
-
5徐振宇.新“圈地运动”:一个博弈论的解释框架[J].新疆农垦经济,2005(11):9-10. 被引量:3
-
6梁伟军.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路径分析:一个产业融合理论的解释框架[J].求实,2010(3):69-73. 被引量:53
-
7鲍洪俊.义乌模式:已有研究和新的解释框架[J].浙江学刊,2008(5):189-193. 被引量:8
-
8操家齐.合力赋权:富士康后危机时代农民工权益保障动力来源的一个解释框架[J].青年研究,2012(3):40-52. 被引量:14
-
9覃琮.农民维权与农民问题研究路向——关于农民维权活动三种解释框架的评述[J].社会科学论坛,2009(12):71-76. 被引量:1
-
10刘祚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国外理论与方法[J].贵州社会科学,2012(8):74-79. 被引量: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