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9-11,共3页
China Educational Technology
参考文献2
-
1张祖忻.“论我国教育技术的定位”[J].教育传播与技术,1995,.
-
2尹俊华等."教育技术领域的界定"[J].教育传播与技术,1998,.
同被引文献211
-
1李鸿.多媒体教育技术在现代教育中的应用[J].文教资料,2006(28):84-85. 被引量:2
-
2阮建华.试论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的定位与职能[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6):93-94. 被引量:4
-
3刘宇红.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有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J].内蒙古教育,2010(12):53-54. 被引量:2
-
4郭元祥.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关系的逻辑考察[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38(1):38-42. 被引量:85
-
5林崇德,申继亮,辛涛.教师素质的构成及其培养途径[J].中国教育学刊,1996(6):16-22. 被引量:574
-
6陈桂生.“四分法”:教育理论成分解析的新尝试[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5(2):1-5. 被引量:20
-
7何克抗.论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深化改革(上)——关于ME命题的论证[J].电化教育研究,1999,20(1). 被引量:275
-
8李克东.知识经济与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1999,20(1). 被引量:116
-
9桑新民.当代信息技术在传统文化、教育基础中引发的革命[J].中国电化教育,1997(12):9-14. 被引量:23
-
10南国农.面向21世纪的中国电化教育[J].电化教育研究,1996,17(3):3-8. 被引量:40
引证文献37
-
1李康.教育技术学若干理论问题述评[J].中国电化教育,2001(11):10-13. 被引量:4
-
2阮建华.试论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的定位与职能[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6):93-94. 被引量:4
-
3乔贝弟,常承阳,乔佳,陈建珍.教育技术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学报,2005,15(2):57-59. 被引量:2
-
4李康.我国教育技术学科建设中应注意的四个关系[J].电化教育研究,2005,26(9):18-21. 被引量:10
-
5刘艳,谢百治,李冰.高校教师教育技术素质的研究[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5,19(5):323-326. 被引量:7
-
6蒋志辉.走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几个误区——也谈教育技术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27(5):278-279. 被引量:9
-
7汪基德.中国教育技术学科几个问题的探讨[J].教育研究,2006,27(7):56-61. 被引量:19
-
8谢本亮.师范毕业生信息能力素质的评价研究[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6,27(6):124-125.
-
9王琳,刘丹.教育技术在基础教育中的定位[J].基础教育参考,2007(5):18-20.
-
10朱鄂桂,赵呈领.提高人类自身再生产绩效的技术——我们的教育技术观[J].电化教育研究,2007,28(12):13-16. 被引量:5
二级引证文献185
-
1李德显,李文灿.场景化学习背景下中小学教师的角色转变及应对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3,43(5):29-34. 被引量:6
-
2林源,刘红宇.基于校园网的教育技术资源应用探析[J].电脑知识与技术(过刊),2007(20):364-366.
-
3冯铎,谢京平,孟祥刚.现代教育技术在北京林业大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探讨[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S1):20-23. 被引量:2
-
4刘斌.地方性院校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科技资讯,2008,6(24). 被引量:1
-
5宁启升.浅谈农村远程教育的可持续发展[J].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19(4):33-35. 被引量:1
-
6周昱杉.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在高职院校中的职能[J].硅谷,2009,2(21). 被引量:1
-
7袁新苗,顾容.加强教育技术学科建设促进精英人才培养[J].高教与经济,2007,20(4):55-59.
-
8石新军.教育技术的变迁与高等教育大众化[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3(S1):129-131.
-
9刘楚莹,赵燕妮,陈贤,郭睿南.多媒体在教学应用中的障碍与思考[J].云南教育(小学教师),2003,0(24):67-70.
-
10史丰堂.关于教育技术学科定位的思考[J].烟台职业学院学报,2003,9(3):44-46. 被引量:2
-
1赵勇,雷静.技术 在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技术资讯,2005(5):17-19.
-
2孙丽.新课程理念下信息技术的定位[J].中小学电教(综合),2003(12):69-70. 被引量:13
-
3李祺.对《论我国教育技术的定位》一文的几点质疑[J].中国电化教育,2001(11).
-
4刘美凤.教育技术的定位:中国学者的观点[J].中国电化教育,2003(2):24-28. 被引量:16
-
5梅家驹.教育技术的定位与错位[J].陕西电教,2000(1):27-28. 被引量:1
-
6刘美凤.教育技术的定位 美国学者的观点[J].中国电化教育,2003(3):8-12. 被引量:20
-
7胡小英.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施的几点思考[J].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2009(3):39-41. 被引量:1
-
8赵国庆,赵可云.对教育技术的广义理解[J].中小学电教(综合),2004(7):75-77. 被引量:1
-
9王立华.信息时代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J].科学中国人,2016(3Z).
-
10耿新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含义、层次及整合点[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4(5):127-130. 被引量: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