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英汉语言中称代形式和交际原则的对比——以《弟子规》为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以中国传统蒙学读物《弟子规》为例,结合英语自身的特点,对英汉语言中的称代形式和交际原则进行对比。同时,运用言语交际民俗学的创始人Dell Hymes提出的助记符号‘SPEAKING’得出结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应该了解文化差异,尊重彼此的文化习惯,从而减少交际失败。
作者
蔡天驰
郭应祥
张发祥
机构地区
河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3年第7期97-98,共2页
Journal of Hubei Radio & Television University
关键词
《弟子规》
称代形式
交际原则
SPEAKING
分类号
H313 [语言文字—英语]
H13 [语言文字—汉语]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5
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61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8
1
Ralph Fasold. The Sociolinguistics of Language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2
李史峰.四书五经[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6.
3
李毓秀.夏于全,邓学之,编撰.弟子规[M].北京:三辰影库音像出版社,2010.
4
王宝童,亢志勇.
英译《弟子规》感悟[J]
.大连大学学报,2010,31(1):143-144.
被引量:6
5
任民.
从《弟子规》看国学教育的情感向度[J]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5(4):51-56.
被引量:20
6
董传杰,李淑康.
从合作原则与《弟子规》管窥中西哲学的交融[J]
.厦门理工学院学报,2011,19(1):66-70.
被引量:1
7
邓炎昌.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8
岳玉庆.英语格言[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二级参考文献
5
1
木子.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M].乌鲁木齐:新疆青少年出版社,1996.
2
GRICE H P. Logic and Conversation [ G]//COLE P, MORGAN J, eds. Syntax and Semantics, VoL 3 : Speech Acts.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1975: 308.
3
百度百科.弟子规[EB/OL].[2010-11-29].http://baike.baidu.corn/view/64511.htm.
4
[苏]В·А·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M]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
5
孙艺风.
翻译与多元之美[J]
.中国翻译,2008,29(4):10-19.
被引量:33
共引文献
61
1
田仙枝,杨进学.
从英语语篇分析角度看“词汇同现”现象[J]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3):94-97.
被引量:5
2
马慧.
英汉成语翻译中形象语言的处理[J]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06,25(2):125-128.
被引量:4
3
夏弦,胡雅玲.
习语翻译中的策略[J]
.武汉化工学院学报,2006,28(5):104-107.
被引量:1
4
李静.
新课程理念下英语作业布置探究[J]
.教育与职业,2007(9):86-87.
被引量:15
5
刘白玉.
英语禁忌语探讨[J]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7,23(4):77-78.
被引量:3
6
牛成丽.
浅析德汉词义的非对应性[J]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5):46-48.
7
高立梅,黄浩.
论《弟子规》对当代大学生的人格养成教育[J]
.现代企业文化,2008(17):173-175.
被引量:1
8
张玉春.
汉英“红”、“白”颜色词象征意义分析[J]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8,22(7):82-85.
被引量:3
9
杨峰.
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差异探析[J]
.兰州商学院学报,2008,24(6):122-126.
10
刘起政.
国际商务活动中非语言交际的运用[J]
.商场现代化,2008(35):40-40.
1
马莹.
拟亲属称谓语的语用功能及其在翻译中的得失[J]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2):83-86.
被引量:6
2
何雅媚.
言语交际中亲疏关系信息的传递[J]
.外语学刊,2009(5):85-87.
被引量:9
3
金顺吉,鹿钦佞.
主观移情与汉语人称代词的有标用法[J]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10(7):28-30.
4
高振明.
法语人称置换的语义研究[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33(4):26-30.
5
骆峰.
交际中他称的使用[J]
.语文建设,1994(2):14-17.
被引量:4
6
王汉卫,刘海娜.
从《弟子规》的改编看蒙学读物的华文教学价值[J]
.华文教学与研究,2010(4):63-68.
被引量:6
7
陈黎明,张晗.
古代蒙学主要教材用字初探[J]
.汉字文化,2012(5):79-86.
被引量:1
8
张履祥.
传统蒙学读物的工具性特色[J]
.辞书研究,1992(6):59-68.
被引量:2
9
古良琴.
论蒙学读物的特点及德育意蕴[J]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12,30(1):45-48.
10
王建军.
传统社会民间蒙学读物——杂字文献研究述评[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52(5):110-117.
被引量:8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3年 第7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