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西化”的过度与“化西”的失落——以穆旦诗歌为例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现代新诗在发展历程中出现的“去中国化”与“非诗性”的倾向是值得研究者注意的,以穆旦为例,可以从检讨他诗歌创作与理论中的过度“西化”与“化西”失落的缺陷中认识到,重拾新诗本体建设的历史命题才能走向完整与成熟。
作者
谢力哲
机构地区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出处
《芒种》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88-89,共2页
Mangzhong Literature
关键词
穆旦诗歌
“西化”
失落
过度
“去中国化”
现代新诗
诗歌创作
新诗本体
分类号
I207.25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7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20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2
1
张桃洲.
论穆旦“新的抒情”与“中国性”[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98-106.
被引量:7
2
公刘.
关于新诗的一些基本观点[J]
.文学评论,1983(4):42-50.
被引量:15
二级参考文献
7
1
子张.
“新的抒情”与穆旦抗战时期的诗学主张[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48(6):38-41.
被引量:1
2
李怡.
论穆旦与中国新诗的现代特征[J]
.文学评论,1997(5):148-157.
被引量:24
3
江弱水.
伪奥登风与非中国性:重估穆旦[J]
.外国文学评论,2002(3):124-132.
被引量:45
4
段从学.
穆旦对抗日战争的认同及其诗风的转变[J]
.社会科学研究,2005(4):169-174.
被引量:4
5
陈彦.
穆旦“新的抒情”实践及其诗学意义[J]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4(4):93-96.
被引量:8
6
李怡.穆旦研究评述[J]诗探索,1996(04).
7
姚丹.
“第三条抒情的路”──新发现的几篇穆旦诗文[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9(3):144-158.
被引量:19
共引文献
20
1
周兴陆.
新中国七十年“旧体诗”理论的历程[J]
.思想与文化,2019(2):231-246.
2
龙超领.
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并列意象组合初探[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26(3):26-33.
3
张振谦,王晓霞.
水月通禅观,鱼龙听梵音——试论钱起诗中的佛禅思想[J]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8,10(4):48-51.
4
赵铭善.
论意境的文化本源[J]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1989,3(2):36-45.
5
曹雅馨.
承继中的叛逆:穆旦诗歌对“艾略特传统”的突破[J]
.文学界(理论版),2012(12):52-53.
被引量:1
6
杨经建.
存在主义文学的对位性解读——陀思妥耶夫斯基与穆旦[J]
.学术界,2013(4):117-125.
7
王士强.
难以为继的“再出发”——重审新时期之初的“政治诗”热潮[J]
.天津社会科学,2013(5):108-112.
8
王锺陵.
对20世纪新诗史的总概括及对诗本体、新诗特点与其发展道路的思考[J]
.社会科学辑刊,2014(2):177-185.
9
张德明.
捆绑与挣扎——略论新诗的艺术生成兼及诗体重建问题[J]
.荆州师专学报,2000,23(3):22-24.
10
葛乃福.
历史需要沉淀——论朦胧诗[J]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5(1):50-55.
被引量:1
1
王嘉良.
现实主义:值得深长思索的历史命题——读史瑶的《论茅盾的小说艺术》[J]
.浙江学刊,1997(2):80-82.
2
高沁晗.
心之忧矣,于我归处[J]
.全国优秀作文选(高中),2016,0(12):39-40.
3
皮力.
出走与间离:徐累绘画中的前卫反思[J]
.读书,2014(1):149-154.
被引量:1
4
张桃洲.
话语的新诗观——对一种研究范式的探索[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72-80.
被引量:1
5
季明刚.
喧哗背后的沉寂与焦虑——论世纪之交以来的新诗境遇[J]
.当代文坛,2006(4):63-65.
6
霍俊明.
何其芳的新诗理论与批评[J]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2005,25(6):57-61.
被引量:1
7
赵心宪.
流派视角的新诗本体解读——评《新诗艺术论》[J]
.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3):52-54.
8
谭旭东,卢力刚.
“五四”后新文学作家古诗词创作探因[J]
.甘肃社会科学,2006(6):90-92.
被引量:2
9
吕家乡.
建国后中国新诗(1917—1949)研究综述[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6,41(2):84-89.
10
吕刚.
重涉典律与现代汉语诗歌的本体建设——兼评《沈奇诗学论集》[J]
.中外诗歌研究,2006(2):32-36.
芒种
2013年 第7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