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路翎、张爱玲小说审美内蕴比较论 被引量:2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路翎、张爱玲小说都承继而又反叛、拓展了新文学传统,他们的叙事、审美与精神特质极具个性。本文通过比较着重在以下方面对两者的审美内涵作了深入系统的辨析:国民性意识、阶级意识、性别意识与人类意识关系上的纠结与差异;悲剧感中的理想性追求、社会悲剧倾向与价值虚无感、人性悲剧倾向的价值取向之异;叙述中的复调性、理性反思与细节化、隽巧机智之风格差别以及他们各自艺术、人生境界之阈限。
作者 王攸欣
机构地区 中南大学文学院
出处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6-86,共11页 Zhejiang Academic Journal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5

  • 1路翎《罗大斗的一生》,《希望》第1集第1期,1945年1月.
  • 2张爱玲.《到底是上海人》[A]..《张爱玲文集》第四卷[C].安徽文艺出版社,1992页.第19页.
  • 3张爱玲:《自己的文章》,《苦竹》月刊,第2期,1944年11月.
  • 4赵园《路翎小说的形象和美感》(1984),《论小说十家》,浙江文艺出版社,1987年.
  • 5《女性主体的祭奠》第二章,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 6贝京,王攸欣.大钧无私力 万理自森著——论《红楼梦》的复调性[J].红楼梦学刊,2008(5):257-272. 被引量:5
  • 7柯灵.遥寄张爱玲[J].读书,1985,(4).
  • 8《傅雷文集·文学卷》,第173-189页,安徽文艺出版社,1998年.
  • 9钱理群.探索者的得与失——路翎小说创作漫谈[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81(3):265-279. 被引量:14
  • 10刘挺生《一个神秘的文学天才路翎》,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年.

二级参考文献9

  • 1.《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戌本)原本.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影印本.第7-8页.
  • 2.《玲珑四犯·雨夜听琵琶用梅溪韵》.曹寅.《楝亭集·楝亭词抄别集》.,..
  • 3《鲁迅全集·集外集拾遗补编·(绛花洞主)小引》.《鲁迅全集》,第8卷,第145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 4.《洪昇集》.浙江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564页.
  • 5《(红楼梦)主题多义性论纲》.载《中外学者论红楼--哈尔滨国际(红楼梦)研讨会论文选》,北方文艺出版社,1989年版.
  • 6《红楼梦哲学精神》.学林出版社,1995年版,第324页.
  • 7《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鲁迅全集》第8卷,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1957年,第351页.
  • 8巴赫金.《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M].三联书店,1988年版.第29页.
  • 9《红学与二十世纪学术思想》,第236页,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版.

共引文献98

同被引文献21

引证文献2

二级引证文献6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