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论以积极公民权为核心的社会建设 被引量:15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社会建设的要旨,是通过政府所主导、主持的社会民生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通过强化社会的自主、自治和自我行动能力,充分发挥政府和社会对于所有公民的保护和赋权增能功能,促成每个公民的独立自主自治,也即促成积极的公民权。无论从应然的价值理念看,还是从应对全球风险社会的客观需要看,积极公民权相比于消极的公民权都是一种更加可欲的形态,但是,在今天,积极公民权面临着四个方面的威胁:即来自缺乏约束的权力的威胁,来自缺乏规制的市场的威胁,来自个体化进程中社会原子化的威胁,来自愈演愈烈、全球蔓延的消费主义文化的威胁。面对这些威胁,社会建设需要在民主和法治的前提下,通过"公民社会"、"能动社会"以及(由国家主持和举办的社会民生建设和社会管理工作所构成的)"福利社会"的各自作用和彼此间的积极互动,来促成和维护积极的公民权。
作者 王小章
出处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76-187,共12页 Zhejiang Academic Journal
基金 作者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社会建设基本理论研究"(11BSH005)的阶段性成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3

二级参考文献29

  •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183、76、178页.
  • 2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2..
  • 3拉尔夫·达仁道夫.《现代社会冲突》[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59页.
  •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191页.
  • 5川崎修 斯日译.《阿伦特—公共性的复权》[M].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5页.
  • 6黑格尔.法哲学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296.
  • 7汉娜·阿伦特 林骧华译.《极权主义的起源》[M].时报出版公司,1995年版.第447、493、442、493、492、46、51、214、344、350、349、350、352、217、217、210、205、215、234、237、296、297、295、292-293、306、335、410、422、445、450.451、446、457、496、511、521、643、495、490页.
  • 8托马斯*雅诺斯基.公民与文明社会:自由主义政体、传统政体和社会民主政体下的权利与义务框架[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
  • 9拉尔夫*达仁道夫.现代社会冲突[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 10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共引文献53

同被引文献185

二级引证文献66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