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信息化教学设计在营养配餐课程中的应用与反思——以“蛋白质互补作用在营养配餐中的应用”为例
被引量: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念,促使营养配餐课堂教学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课堂组织形式发生着变化。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将信息技术充分融入营养配餐课程教学实践中,改变了现有课程教学方法,避免教学枯燥性,给教学带来全新视角,全方位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和效果。
作者
王彦平
袁社锋
曹娅
机构地区
河南农业职业学院
出处
《河南农业》
2013年第12期22-23,共2页
关键词
营养配餐
信息化
教学设计
分类号
TS972.3 [轻工技术与工程]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6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82
同被引文献
37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4
参考文献
3
1
周坤亮.
信息化教学设计研究综述[J]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1,27(1):64-67.
被引量:59
2
王颖,杨柳,叶明.
微生物学网络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法探讨[J]
.微生物学通报,2010,37(3):437-441.
被引量:10
3
綦翠华,王茂山,汤卫东.
《营养配餐》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探讨[J]
.食品工程,2010(2):19-21.
被引量:16
二级参考文献
16
1
何克抗.
关于建构主义的教育思想与哲学基础——对建构主义的再认识[J]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4,16(3):12-16.
被引量:103
2
何克抗.
现代教育技术和优质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J]
.中国大学教学,2005(1):16-21.
被引量:115
3
何克抗.
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理论与方法[J]
.中国信息界,2006(4):47-56.
被引量:115
4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营养配餐员[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部出版社,2003:3.
5
英特尔R未来教育核心课程.中文7.1版.
6
P. Duehastel. Instruentional design in the information age. IFETS Forum. Mar. 1999. http://ifcts, grad. de/discussmay99, html.
7
Kenncth L. Myers. Is there a Place for Instruetional design in the information age? Educational Technology, November-Dcember 1999:51.
8
喻东丽撰,信息化教学设计研究,浙江师范大学,2003年.
9
林防撰,新课程理念下教师信息化教学模式及教学设计的研究,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10
颜辉著,当代美国教育技术,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年.
共引文献
82
1
宋莉莉.
中职导游业务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及思考[J]
.现代职业教育,2020,0(6):130-132.
2
郭朝霞,安婧.
高职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研究与实践[J]
.内江科技,2021,42(7):117-118.
被引量:2
3
陈徐香,贾丽娜.
具身认知视角下小学语文写作信息化教学设计[J]
.汉字文化,2023(10):130-132.
被引量:3
4
艾买提江.阿布力米提.
世界现代史信息化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以德国法西斯的兴起为例[J]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28(5):52-53.
5
段春红,李云捷,韩晓红.
营养配餐课程教学探讨[J]
.绿色科技,2011,13(4):226-227.
被引量:2
6
孙耀军.
高等教育《营养配餐》类教材对比分析[J]
.广西轻工业,2011,27(6):132-133.
7
孙耀军.
双证教育目标下的《营养配餐》教学改革与实践[J]
.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4):71-74.
被引量:4
8
袁明华.
浅谈烹饪专业如何开展营养配餐教学[J]
.科技致富向导,2011(35):158-158.
9
吕慧芳.
《营养配餐》课程教学模式初探[J]
.商情,2012(29):64-64.
10
伍凯飞,杨婕,杨小燕,刘山.
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技术信息化教学设计初探[J]
.轻工科技,2012,28(10):148-149.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37
1
蒋木庚,张湘宁,蒋昊峰,刘益平,蒋丰,许国荣,刘纪才.
D,L-氨基酸和二肽甜味剂产业化技术[J]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7(1):106-110.
被引量:9
2
钟志贤.
教学设计视域:大学教学模式的局限与走向[J]
.开放教育研究,2007,13(2):34-45.
被引量:35
3
余峰彬,程南生.
建构主义指导PBL问题设计[J]
.医学教育探索,2007,6(7):622-624.
被引量:27
4
胡建鸿,邱利焱,王成润,朗旭东,金一.
柱前衍生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氨基酸保健饮品中16种氨基酸的含量[J]
.食品科技,2008,33(10):211-214.
被引量:20
5
郝小琴,吴子恺,赵刚.
鲜食甜糯玉米子粒氨基酸含量的研究[J]
.玉米科学,2008,16(6):62-67.
被引量:9
6
綦翠华,王茂山,汤卫东.
《营养配餐》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探讨[J]
.食品工程,2010(2):19-21.
被引量:16
7
赵征,贾原媛.
食品教学视频资源的开发与应用[J]
.中国轻工教育,2013,16(4):69-70.
被引量:6
8
纪全成.
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教学《糖类的营养作用》[J]
.考试周刊,2013(93):180-181.
被引量:1
9
苏彩霞,栾春荣.
关于鲜食玉米生产现状及发展思路的思考[J]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2014,30(1):65-68.
被引量:13
10
陈年友,周常青,吴祝平.
产教融合的内涵与实现途径[J]
.中国高校科技,2014(8):40-42.
被引量:380
引证文献
5
1
祝海珍,吕慧,向芳.
营养配餐软件在高职《食品营养与卫生安全》课程教学中的设计与实施——以“营养早餐设计”为例[J]
.现代食品,2018,3(11):17-19.
被引量:1
2
祝海珍.
营养配餐软件等信息技术在高职“宴席菜单设计”课程中的教学设计[J]
.现代食品,2019,4(2):40-42.
3
李琳,郑子懿,沈志华.
提升高阶能力的食品化学与营养学教学改革[J]
.食品工业,2021,42(2):255-258.
被引量:1
4
卢柏山,董会,赵久然,徐丽,樊艳丽,史亚兴,王荣焕.
不同鲜食玉米品种适采期氨基酸含量分析[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23,25(11):132-142.
被引量:2
5
燕妮.
产教融合背景下营养配餐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J]
.现代食品,2024,30(14):64-66.
二级引证文献
4
1
李琳,张景强,李梅.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应用型高校基层教研室的建设探索[J]
.食品工业,2023,44(12):165-169.
2
姬敏嘉,刘雪平,刘婷璐.
功能性高品质鲜食玉米品种比较试验[J]
.农机市场,2024(6):72-74.
3
史亚兴,董会,徐丽,樊艳丽,刘辉,史亚民,俞嫒年,高宁,赵久然,卢柏山,王荣焕.
基于电子鼻和GC-IMS技术分析不同类型鲜食玉米的风味差异[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24,26(11):143-156.
4
史金花.
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中职“零担货物委托任务的接收”教学设计与实施[J]
.现代职业教育,2019(14):1-3.
1
穆慧玲,徐静.
中国传统元素的应用与反思——服装时尚设计研究[J]
.辽宁丝绸,2007(2):19-20.
被引量:6
2
王晓威.
“分散”的应用与反思——后现代主义服装设计思维方法研究[J]
.艺术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报),2006(1):40-41.
被引量:6
3
陈军莹,庞丽红,王晨光,杨文梅.
基于微课和翻转课堂的妇产科信息化教学设计[J]
.科技风,2016(8):69-69.
被引量:2
4
李英.
全新视角解读“PH Value第一汇”[J]
.纺织服装周刊,2013(15):88-88.
5
郭丰秋.
本土服装设计师对中国元素的应用与反思[J]
.服饰导刊,2015,4(1):78-85.
被引量:4
6
陈喆,杜宇,强雁.
翻转课堂,提升素养——团队合作下的信息化教学设计[J]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6(20):33-35.
7
李漪,季红霞.
服装结构设计课程教学方法探微[J]
.职教通讯(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5,20(9):44-44.
被引量:2
8
冷雪花.
高职服装设计课程教学方法创新研究[J]
.科技促进发展,2011,7(S1):63-64.
9
马军卫.
浅谈烹饪专业工艺美术课程教学方法[J]
.科学中国人,2014(9X):218-218.
10
顽疾!潮鞋收集症候群Vol.1[J]
.音乐世界,2009(22):134-137.
河南农业
2013年 第1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