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近代中国“六族共和”论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在近代中国,"六族共和"并非只有一个版本,其出现源于对"五族共和"的批判。尽管它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五族共和"的弊端,但以温和中良的共和主义为指导,无疑为民族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条可能的路径。
作者
李爱军
机构地区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出处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4期73-77,共5页
Journal of Northwest Minzu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关键词
六族共和
五族共和
共和主义
分类号
C956 [社会学—民族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3
参考文献
19
共引文献
120
同被引文献
16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9
1
章开沅.百年锐于千载:辛亥革命百年反思[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1—13(7).
2
陈永龄.民族词典[M].上海市: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185.
3
傅乐焕.关于达呼尔的民族成分识别问题[A].中国民族问题研究集刊(第1辑)[c].北京:中央民族学院研究部编.1955.28.
4
蒙和.八旗筹办处始末[A].达斡尔族研究(第四辑)[c].呼和浩特:内蒙古达斡尔历史语言文学学会,1989.
5
吴贯因.五族同化论.庸言,1913,(1).
6
王桐龄.新著东洋史[M].商务印书馆,1922.48.
7
余逊.余氏高中本国史(上册)[M].上海:世界书局,1936.8.
8
何子星.《畲民问题》[J].东方杂志,1933,30.
9
彭英明.
从“反满”到“五族共和”——辛亥革命前后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民族政策[J]
.江汉论坛,1981(5):5-12.
被引量:5
10
何志明.
清末民初“五族共和”思想简论[J]
.宁夏社会科学,2006(4):129-134.
被引量:5
二级参考文献
13
1
大卫.Y.H.吴,曲翰章.
在中国国外构筑的中国国民同一性[J]
.国外社会科学,1993(10):49-54.
被引量:2
2
郝盛潮.孙中山集外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
3
江介散人(田桐).革命闲话.太平杂志,1929,3.
4
辛亥革命资料[Z].北京:中华书局,1961.
5
刘晓波.杨度集[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
6
曹亚伯.武昌革命真史[M].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Z].辛亥革命(五).
7
.辛亥革命武昌首义..《辛壬闻见录》逸民编述.书目文献出版社,1981..
8
南京临时政府公报[R].第4号.
9
中国宪法类编[C]:下编.
10
林恩显著.国父民族主义与民国以来的民族政策[M].
共引文献
120
1
高国良.
孙中山的“五族共和”思想及其对西藏的影响[J]
.西藏发展论坛,2011(6):22-26.
被引量:1
2
肖滨.
政体理论如何支撑立宪选择——基于麦迪逊与亚里士多德的虚拟对话[J]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58(4):490-496.
被引量:4
3
何生根.
知情权属性之学理研究[J]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05,23(5):11-20.
被引量:17
4
谢闽.
公司政治研究[J]
.上海经济研究,2006,18(3):23-28.
被引量:8
5
潘先林.
“五族共和”思想的提出、确立与渊源论析[J]
.思想战线,2006,32(3):1-6.
被引量:11
6
甘剑斌.
尊重和保障人权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J]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6(6):34-38.
被引量:2
7
王春福.
公共精神与政府执行力[J]
.理论探讨,2007(1):107-110.
被引量:25
8
齐杏发.
新社会阶层对于和谐社会建设的政治意义[J]
.求实,2007(1):68-71.
被引量:2
9
郭忠.
法理和情理[J]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07,25(2):11-19.
被引量:19
10
冯留建.
公共理性在公民教育中的作用论析[J]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7,23(4):69-71.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16
1
董楚平.
“天下为公”原义新探[J]
.文史哲,1984(4):38-46.
被引量:5
2
“天下为公”新解[J]
.浙江学刊,1984(5):68-68.
被引量:1
3
徐中舒.
论尧舜禹禅让与父系家族私有制的发生和发展[J]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58(Z1):115-128.
被引量:22
4
张邃青.
共和行政,有周召共和与共伯和干王位两种说法,那一种是实际情况?——河大史地专修科提[J]
.史学月刊,1951(2):11-12.
被引量:1
5
日知.
释共和 共伯[和]可以休矣[J]
.史学理论研究,1993(1):61-74.
被引量:4
6
王汉昌.
禅让制研究——兼论原始政治的一些问题[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24(6):121-126.
被引量:6
7
童教英.
“共和行政”考索[J]
.浙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21(2):113-118.
被引量:5
8
战化军.
试论晏子的“和而不同”[J]
.管子学刊,1988(3):66-68.
被引量:5
9
陈伟.
试论西方古典共和主义政治哲学的基本理念[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6(5):19-24.
被引量:13
10
杨永俊.
论尧舜禹禅让的政治原则与历史形态[J]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5(4):109-113.
被引量:6
引证文献
1
1
李爱军.
中国古代“共和”观念考辨[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9(3):32-41.
1
赵加.
试论孙中山的“五族共和”[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17(1):9-13.
被引量:7
2
彭英明.
从“反满”到“五族共和”——辛亥革命前后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民族政策[J]
.江汉论坛,1981(5):5-12.
被引量:5
3
杨朴羽.
孙中山与五族共和[J]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6(2):53-59.
被引量:4
4
覃华儒.
坚持历史唯物主义 搞好民族识别[J]
.贵州民族研究,1982,2(4):18-23.
被引量:2
5
宝力格.
孙中山民族思想初探[J]
.内蒙古社会科学,1985,6(5):51-56.
被引量:1
6
韩宏伟.
浅析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形成[J]
.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08,12(11):134-134.
7
马家骏.
有关马列文艺论著的一点浅注[J]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8,7(1):16-28.
8
覃华儒.
有关民族识别若干问题的探讨[J]
.贵州民族研究,1984,4(1):22-28.
被引量:3
9
严金华.
评雨果的小说《笑面人》[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9,2(2):67-74.
被引量:2
10
周骏章.
巴尔扎克的世界观与创作的关系[J]
.社会科学战线,1981(1):286-296.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