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未成年人犯罪相关因素通径分析 被引量:8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通径模型显示,改进学校教育、增强学生与学校的联结应成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最为重要、最具效益的环节,注重知识灌输忽视休闲娱乐的应试型学校教育、过于严厉的家庭管束、学校及社区附近利于不良交往的营业场所、暴力资讯的便利获取,均不利于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同时,思想品德及法制教育可抑止未成年人犯罪、接触色情品可促成未成年人犯罪等诸多主流观念未获支持甚至被反证,本领域居于支配地位的有力理论及主流观念亟待合适的经验方法予以修正和整合。
作者 赵军 祝平燕
出处 《教育研究与实验》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7-21,共5页 Educational Research and Experiment
基金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研究>(项目批准号:06JZD0010)的后续成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4

  • 1[美]戈特弗里德森、赫希.犯罪的一般理论[M].吴宗宪,苏明月译.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9.
  • 2James William Coleman, Donald R. Cressey, Social Prob- lems, Harper & Row, Publishers & Inc, 1980.
  • 3张亚伶,杨红英,刘学惠.未成年人犯罪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119-122. 被引量:18
  • 4宋欣.未成年人暴力犯罪危险因素的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03(3).

二级参考文献12

共引文献18

同被引文献80

引证文献8

二级引证文献7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