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信息技术在高职人文素质课教学改革中的应用探索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文章通过分析信息技术在高职人文素质课教学改革中的意义,探索将信息技术融入到人文素质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评价、教学资源中,从而促进人文素质课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
作者
潘劲松
机构地区
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出处
《机械职业教育》
2013年第7期22-23,共2页
Vocational Education for Mechanical Industry
基金
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信息技术在高职人文素质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11YBB155)
关键词
信息技术
高职人文素质课
教学改革
分类号
G712.0 [文化科学—职业技术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5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834
同被引文献
14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5
参考文献
7
1
张春娜,李良玉,胡美蓉.
关于多媒体教学的几点思考[J]
.陕西教育(高教版),2009(10):322-322.
被引量:9
2
潘劲松,刘大中.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变革下的人文素质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
.教育与职业,2011(21):145-147.
被引量:15
3
刘晓莹.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现状与趋势分析[J]
.电化教育研究,2007,28(4):69-72.
被引量:32
4
周雷,杨凡.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模式、方法和实施策略研究[J]
.电化教育研究,2006,27(4):51-54.
被引量:45
5
曾祥霖,张绍文.
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层次和基础[J]
.电化教育研究,2006,27(1):50-54.
被引量:105
6
王键.
以教育信息化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解读《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J]
.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2012(6):4-7.
被引量:34
7
何克抗.
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理论与方法[J]
.电化教育研究,2005,26(1):7-15.
被引量:631
二级参考文献
35
1
李新蓉.
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思考[J]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4(1):91-92.
被引量:6
2
钟志贤,成丽娟.
基于信息技术的探究学习[J]
.中国电化教育,2004(10):17-20.
被引量:16
3
钟志贤,谢云.
基于信息技术的自主学习[J]
.中国电化教育,2004(11):16-18.
被引量:33
4
何克抗.
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理论与方法[J]
.电化教育研究,2005,26(1):7-15.
被引量:631
5
白然.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践中的问题及对策[J]
.教育实践与研究,2005(06X):4-7.
被引量:12
6
王正建.
高校电化教育定位与教育技术发展[J]
.枣庄学院学报,2005,22(2):97-100.
被引量:4
7
曲士英.
关于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考[J]
.教育探索,2006(12):34-35.
被引量:7
8
白鑫刚.
新时期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考[J]
.教育探索,2007(2):13-14.
被引量:13
9
王开桃.
高职院校如何加强人文素质教育[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23(8):29-30.
被引量:23
10
Richard W. Riley. e-Learning:putting a World-Class Education at the Fingertips of All Children(The National Educational Technology Plan)[Z]. Office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Department of Education,U S
共引文献
834
1
蒋雯.
从“预制”到“弹性”——“传统”与“现代”教学手段的差异、特点与运用[J]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2021(10):78-79.
2
韩莉莉.
投屏技术优化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分析与研究[J]
.新课程导学,2020,0(5):82-82.
3
倪鑫,黄鼎铭,郜啊龙.
高校实验教学实验室与科学研究实验室开放机制的研究[J]
.实验室检测,2024(6):65-68.
4
武悦,董宇.
建筑学本科高年级核心设计课程全线上教学模式设计与教学实践——以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设计-6为例[J]
.中国建设教育,2022(1):155-159.
5
唐浩敏.
信息技术与基础课程教学的融合实践[J]
.电子技术(上海),2021,50(10):222-223.
被引量:2
6
刘世辉,惠俊霞.
信息技术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
.电子技术(上海),2021,50(8):248-249.
7
苏布德.
基于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对分课堂混合式教学研究[J]
.电子技术(上海),2020,49(5):182-185.
被引量:1
8
王永锋,何克抗,王以宁.
从“建构性学习”到“学生有效参与”——论课堂教育技术之正业[J]
.开放教育研究,2007,13(4):50-58.
被引量:20
9
周蕴薇.
信息技术环境下园林树木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
.中国林业教育,2007,25(3):60-62.
被引量:18
10
李敏.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现状与对策[J]
.太原科技,2007(4):90-91.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14
1
李登江.
对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思考[J]
.辽宁教育研究,2006(2):68-69.
被引量:5
2
刘晓莹.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现状与趋势分析[J]
.电化教育研究,2007,28(4):69-72.
被引量:32
3
戴士宏.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4
潘劲松.高职应用数学[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10.
5
潘劲松.高职数学教育与素质教育[J].教育前沿(理论版),2008,(5):11-12.
6
云连英.
面向专业需求的高职数学课程设置研究[J]
.数学教育学报,2008,17(4):73-76.
被引量:72
7
潘劲松.
“2+1”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数学课程改革的探讨[J]
.教育与职业,2008(29):97-98.
被引量:8
8
张春娜,李良玉,胡美蓉.
关于多媒体教学的几点思考[J]
.陕西教育(高教版),2009(10):322-322.
被引量:9
9
周青政.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内涵与策略[J]
.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2010(6):19-22.
被引量:5
10
钟燕辉,邱志文,刘长灵.
基于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课程设计研究[J]
.职业教育研究,2010(7):148-149.
被引量:7
引证文献
2
1
潘劲松.
信息技术在高职人文素质课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J]
.职业时空,2014,10(7):28-30.
2
潘劲松.
基于项目式教学的《高等数学》课程整体设计研究——以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电类专业为例[J]
.职业时空,2016,12(1):43-46.
被引量:5
二级引证文献
5
1
龙云兰.
基于项目教学法的人员招聘实务课程整体设计探索[J]
.广西教育,2017,0(15):77-79.
2
张玲.
高等数学教学中项目学习法的运用[J]
.才智,2016(36).
3
马丁.
基于CDI0理念的数字电路设计实践环节教学改革[J]
.中国培训,2017(2):176-176.
4
马灵军.
高等数学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J]
.数码设计,2017,6(16):41-41.
5
刘世金,刘永祥,王世均,徐贵涛.
融通专业应用的高等数学课程整体设计[J]
.高师理科学刊,2022,42(1):73-77.
1
翟邦星.
关于做好中职学校班主任的几点看法[J]
.科学时代,2011(3):112-113.
2
刘莉.
现代信息技术推进高职人文素质课教学改革研究[J]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6(10):115-116.
3
韦冬雪.
对高校开设女性学素质课意义的认识[J]
.广西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19(3):55-57.
4
魏艳伶.
关于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内容的思考[J]
.当代职业教育,2011(10):44-46.
被引量:5
5
邱巧如.
浅议我院人文素质课精品课程建设[J]
.福建信息技术教育,2005,0(3):40-43.
6
李荣庆,王湘玮.
关于高职院校开设人文素质课的思考[J]
.北方经贸,2010(8):137-138.
7
赵玲.
新形势下的高职数学[J]
.经营管理者,2014(9X):349-349.
8
李晓帆.
对高职形体训练课教学的思考[J]
.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8(6):24-25.
被引量:7
9
何海翔.
综合职业能力视阈下的人文素质课程建设[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24(13):55-56.
被引量:3
10
何四新.
高职专业素质课色彩教学中的非色彩问题[J]
.学习月刊,2009(4):66-66.
机械职业教育
2013年 第7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