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基于道德冷漠视阈的高校德育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道德冷漠作为一种集体性良知麻痹行为,是一种病态的道德心理,带有非常严重的人性和社会后果,也给高校德育带来众多的负面影响。高校德育不能冷漠,应该通过加强公共精神、道德责任、道德能力的培育等多种方式来抵御道德冷漠的蔓延。
作者
李学明
机构地区
嘉应学院社科部
出处
《南方论刊》
2013年第5期77-79,共3页
关键词
道德冷漠
旁观者的冷漠
高校德育
分类号
G641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0
参考文献
15
共引文献
211
同被引文献
11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15
1
万俊人.再说道德冷漠[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8.
2
苏珊·桑塔格,黄灿然译:关于他人的痛苦[M].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3
刘曙辉.
论道德冷漠[J]
.道德与文明,2008(4):18-21.
被引量:27
4
齐格蒙特·鲍曼.通过社会学去思考[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5
理查德.桑内特,黄煜文译:肉体与石头:西方文明中的身体与城市[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504.
6
孙俊彬,杨森,郭继江:广东佛山“陌生人社会”中的冷漠五金城[N].南方都市报,2011—10—19.
7
休谟:道德原理研究[M].沈阳:沈阳出版社,2001:274.
8
邓晓芒:灵之舞[M]上海:东方出版社,1995:203.
9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0
高德胜.
道德冷漠与道德教育[J]
.教育学报,2009,5(3):76-83.
被引量:49
二级参考文献
30
1
马岩.
意识形态与苏联解体[J]
.马克思主义研究,1997(3):2-13.
被引量:354
2
贺桂欣.
论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的构建[J]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4(5):18-20.
被引量:3
3
高德胜.
“不对称性”的消逝——电子媒介与学校合法性的危机[J]
.高等教育研究,2006,27(11):11-17.
被引量:24
4
徐贵权.
道德理性、道德敏感与道德宽容[J]
.探索与争鸣,2006(12):55-57.
被引量:16
5
谢冬娣,岳君.
科学构建高校生态教育新体系[J]
.教育与职业,2007(2):91-92.
被引量:12
6
潘玉昆,杨思尧(校对).
大学生道德教育问题的反思[J]
.高等农业教育,2007(1):33-35.
被引量:11
7
王晓青,安涛.
大学生道德生活中“知行背离”现象探析[J]
.河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7(1):66-67.
被引量:2
8
周明霞.
关于加强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的思考[J]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9(1):13-15.
被引量:4
9
秦树理.
自愿服务:培养大学生公共精神的重要途径[J]
.中州学刊,2007(5):137-138.
被引量:15
10
叶澜."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研究报告集.上海:三联书店.
共引文献
211
1
余慧珍.
基于道德能力培养的高校《伦理学》教学改革研究[J]
.农业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3):63-66.
被引量:1
2
蔡秀梅.
走向“道德行动”[J]
.教育学术月刊,2013(7):69-73.
被引量:3
3
李佳.
新形势下主体道德实践智慧研究[J]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8):3-4.
4
詹周毅.
教师专业道德的困境与超越[J]
.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4):31-35.
被引量:10
5
刘东升.
论知识经济社会条件下青少年道德能力的培育[J]
.教育导刊(上半月),2008(12):30-32.
6
钱广荣.
关于道德悖论研究的方法问题——兼谈逻辑悖论对于道德悖论研究的方法阈限[J]
.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2009(1):24-27.
被引量:5
7
王敬华.
道德悖论与道德选择[J]
.齐鲁学刊,2009(3):72-75.
被引量:5
8
王敬华.
事实与价值:道德教育悖论及消解路径探析[J]
.山东社会科学,2009(6):44-47.
被引量:3
9
柏美芝.
道德与利益的统一:现代道德教育的侧重点[J]
.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5(4):121-123.
10
赵莉,孔凡柱.
多元文化激荡条件下的学校德育创新研究[J]
.继续教育研究,2009(11):130-132.
被引量:5
同被引文献
11
1
朱力.
旁观者的冷漠[J]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1997,34(2):114-125.
被引量:32
2
寇彧,徐华女.
移情对亲社会行为决策的两种功能[J]
.心理学探新,2005,25(3):73-77.
被引量:48
3
胡晓阳.
对“旁观者冷漠现象”的思考[J]
.国际安全研究,1996,26(3):50-54.
被引量:7
4
王鑫,李秀芳.
论道德冷漠症的产生根源——兼析体制性因素的道德影响[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41(3):17-21.
被引量:10
5
李志强.
国内道德冷漠问题研究现状及展望[J]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1):33-37.
被引量:3
6
宋雁慧,孛志君,秦颖雪.
校园暴力旁观者的调查研究[J]
.中国教师,2013(15):46-50.
被引量:27
7
高晓霞.
日本校园欺凌的社会问题化:成因、治理及其启示[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100-108.
被引量:21
8
全晓洁,靳玉乐.
校园欺凌的“道德推脱”溯源及其改进策略[J]
.中国教育学刊,2017(11):91-96.
被引量:19
9
刘晓,吴梦雪.
“围观群体”在校园欺凌中的角色与行为机制研究[J]
.全球教育展望,2018,47(2):59-68.
被引量:17
10
黄小莲.
人的完整教育的三重空间--兼论学校德育的限度[J]
.中国德育,2020,15(12):19-22.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2
1
王水苗,张陶然.
“道德冷漠”现象的成因及解决路径探究[J]
.经济研究导刊,2016(12):177-178.
被引量:1
2
冯开甫,姜茂雪.
对校园欺凌旁观者现象的道德审视[J]
.菏泽学院学报,2024,46(1):46-50.
二级引证文献
1
1
徐梦雅.
当前社会道德行为的选择困境分析——以“跌倒老人的救助”为中心的讨论[J]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8(1):35-41.
被引量:2
1
彭忠益.
道德建设中的“道德冷漠症”及其矫治[J]
.有色金属高教研究,1998(6):48-51.
被引量:4
2
张武宁.
对我国教师职业道德若干问题的思考[J]
.南京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2):58-60.
3
刘晓红.
大学生道德冷漠现象分析及其对策研究[J]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2(4):12-13.
被引量:4
4
张润刚.
大学生道德冷漠症的辨识与矫治[J]
.才智,2013(2):24-24.
5
高远征.
试析政治教师道德冷漠的成因[J]
.神州,2013(23):130-130.
6
刘海生.
教师道德冷漠的成因及矫治[J]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2):62-65.
被引量:3
7
李伏龙.
关于“旁观者”的忧思[J]
.新课程(教育学术),2009,0(2):249-249.
8
张博.
大学生道德冷漠及其对策[J]
.大观周刊,2012(10):14-15.
被引量:1
9
宋晔,魏亚平.
关于校园道德冷漠的思考[J]
.中国德育,2013,8(14):20-23.
被引量:1
10
余乐平.
“道德冷漠”现象的产生及其社会心理因素[J]
.青年与社会(中),2014,0(7):322-322.
南方论刊
2013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