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雨果的《悲惨世界》中,冉阿让在17岁时为了挨饿的外甥,他偷了一块面包,被判5年苦役。后因不堪忍受非人的监狱生活,屡次逃跑,因而被加重刑罚,服19年苦役。但这并没有让他“改邪归正”,反而使他产生了对人、对社会的强烈憎恨,蓄意报复。当他受到米里哀主教的热情款待时却以怨报德,偷走了主教家的银器。米里哀主教宽厚待人,对警察说银器是他送给冉阿让的,这使冉阿让免于再次人狱。为此冉阿让深受感动,决,15、"弃恶从善,开始了积德行善的大半生。由此可见,惩罚不一定是约束规范人的言行的最佳途径,当约束惩罚机制失去它的效力时,我们何不尝试采取和它相反的宽容奖励机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