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河南小麦超高产育种与品质利用途径
被引量:
4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河南地处南北过渡的中原生态类型区,小麦超高产育种应选择半冬性或弱春性、多穗兼大穗、中等粒重类型的品种,走稳穗增粒的道路。产量指标为8250kg/hm^2,且有9750kg/hm^2的增产潜力。品质的改良要在政府的组织协调下多部门配合,使现有的优质品种得到充分利用,促进品质育种、品质栽培等研究工作的发展。
作者
赵宗武
马华平
蒋志凯
周勤智
陈梅英
机构地区
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出处
《小麦研究》
2000年第2期18-20,共3页
Journal of Wheat Research
基金
河南省科委"九五"重点攻关课题。
关键词
小麦
产量
品质
育种途径
河南
分类号
S512.103.3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7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11
同被引文献
37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25
参考文献
4
1
吴兆苏.小麦育种学[M].北京:农业出版社,1991.208-209.
2
单玉珊.小麦高产栽培研究文集[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3.183.
3
季书勤,吕印谱,宋保谦.
不同生态型小麦品种生长发育特性的研究[J]
.华北农学报,2000,15(3):24-28.
被引量:3
4
王胜军,宋保谦,张传中,张大伟.
谈优质小麦的开发利用[J]
.河南农业科学,1999,28(9):5-6.
被引量:6
二级参考文献
7
1
金善宝,中国小麦生态,1990年,298页
2
迟范民,小麦,1984年
3
何立人,西南农学院学报,1983年,5卷,3期,3页
4
弗·姆·库别尔曼,栽培植物发育生育学,1982年
5
季书勤,小麦生态研究,1990年,280页
6
张 文,小麦生态研究,1990年,19页
7
曹广才,小麦生态研究,1990年,7页
共引文献
11
1
张勇跃,薛国典,吴春西.
小麦新品种豫麦70的选育技术[J]
.中国种业,2005(6):39-40.
被引量:4
2
唐永生.
优质专用弱筋小麦靖麦11号选育及开发[J]
.中国农学通报,2005,21(11):154-156.
被引量:4
3
唐永生,杞晓花.
优质弱筋小麦靖麦11号选育及开发[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6,21(2):259-262.
4
李志辉,靳巧玲,宋晓霞.
对近期河南省小麦育种特点的分析[J]
.中国种业,2008(9):34-36.
被引量:3
5
张利华.
N_2激光和氮离子注入对小麦一些性状的影响[J]
.种子,1999,18(3):15-17.
被引量:4
6
姚金保,姚国才,杨学明,黄胜东,陈伟明,钱存鸣,周朝飞.
江苏省小麦品质现状及品质改良研究[J]
.麦类作物学报,2000,20(4):17-21.
被引量:22
7
顾克军,许博,顾东祥,张斯梅,张传辉,石祖梁,杨四军.
江苏省小麦草谷比及麦秸垂直空间分布特征[J]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5,31(2):249-255.
被引量:10
8
杨春玲,郭瑞林,关立,侯军红,王阔,宋志均.
我国小麦杂种优势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
.河南农业科学,2002,31(9):14-15.
被引量:8
9
王功庆,王亚珂.
小麦育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现代农村科技,2022(9):27-28.
被引量:1
10
周玉琴.
小麦属远缘杂交育种研究新进展[J]
.小麦研究,2003,24(4):4-6.
被引量:6
同被引文献
37
1
董德坤,师恺,曹家树.
芸薹属两个亚种间杂种光合作用优势及其机理[J]
.中国农业科学,2007,40(12):2804-2810.
被引量:15
2
张荣铣,张玉忠,沈允钢.
不同小麦种光合作用对光、温、CO_2及水分胁迫的反应[J]
.作物学报,1995,21(2):161-164.
被引量:14
3
雷振生,林作楫.
河南小麦品种农艺性状演变及今后育种方向[J]
.中国农业科学,1995,28(A01):28-33.
被引量:32
4
张其鲁,张立全,张连晓,郭永清,张东起.
小麦的高产育种途径及其发展趋势[J]
.麦类作物学报,2007,27(1):176-178.
被引量:23
5
李成军,王冰林,何启伟,焦自高.
日光温室厚皮甜瓜叶片发育进程中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J]
.中国蔬菜,2007(6):17-20.
被引量:28
6
肖凯,张荣铣.
不同染色体组小麦种叶片光合功能衰退的生理原因研究[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1997,20(3):38-43.
被引量:8
7
赵倩,刘兆晔,刘春蕾,修明霞,殷岩.
小麦新品种(系)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2007,23(9):259-262.
被引量:33
8
王士强,胡银岗,佘奎军,周琳璘,孟凡磊.
小麦抗旱相关农艺性状和生理生化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
.中国农业科学,2007,40(11):2452-2459.
被引量:194
9
叶子飘,于强.
一个光合作用光响应新模型与传统模型的比较[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7,38(6):771-775.
被引量:190
10
张黎萍,荆奇,戴廷波,姜东,曹卫星.
温度和光照强度对不同品质类型小麦旗叶光合特性和衰老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2008,19(2):311-316.
被引量:83
引证文献
4
1
翟德昌,王树杰,杨清岭,翟新然.
超级小麦育种的探讨[J]
.大麦与谷类科学,2006,23(2):1-3.
被引量:12
2
赵鹏涛,赵小光,马永强,张耀文,罗红炼,翟周平.
小麦产量及其相关性状的综合分析[J]
.江西农业学报,2017,29(6):16-19.
被引量:6
3
赵鹏涛,赵小光,罗红炼,翟周平.
陕垦6号小麦品种的产量性状分析[J]
.陕西农业科学,2017,63(6):54-55.
被引量:1
4
赵鹏涛,苟升学,赵小光,张耀文,翟周平,关周博,罗红炼,曹栎.
不同小麦进化材料生育后期的光合特性及其对环境因子响应的比较[J]
.麦类作物学报,2019,39(3):299-307.
被引量:7
二级引证文献
25
1
吴同彦,杨学举,刘会,郑永圃,王艳辉,李明,刘霞,王秀敏.
小麦叶片性状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94-96.
被引量:8
2
吴同彦,冯大领,白志英,杨学举,刘霞,郑永圃.
小麦抗旱机制研究进展[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9,27(5):97-100.
被引量:6
3
东丽.
作物超高产育种途径探析[J]
.西南农业学报,2009,22(5):1477-1481.
被引量:22
4
吴同彦,杨亮,谢令琴,张晓芳,张树华,卢少源.
小麦主要农艺性状配合力分析[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9,32(5):12-17.
被引量:1
5
吴同彦,赵书岗,赵锦,郑永圃,杨学举.
小麦形态解剖学研究进展[J]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0):10586-10588.
被引量:4
6
郭晓丽.
干热风对小麦的危害及防御措施[J]
.现代农业科技,2011(4):308-308.
被引量:1
7
王平,贺建华,李卫民,王国宇,魏珑.
春小麦不同品种农艺性状与收获指数的灰色关联分析[J]
.中国种业,2014(12):58-61.
被引量:10
8
古晓红,骈跃斌,牛瑜琦,张丽娜,张红刚,梁增浩,韩斌,任永康.
对一些小麦新品系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的相关分析[J]
.山西农业科学,2015,43(6):643-647.
被引量:6
9
丁位华,冯素伟,姜小苓,宋欣密,王丹,茹振钢.
黄淮麦区不同小麦品种生育前期光合生理特性及物质积累变化研究[J]
.华北农学报,2016,31(2):120-124.
被引量:14
10
刘梦,王增,李淑芬,刘进英,冯玉梅,杨燕.
TaGAMyb-B等位变异与小麦株高和第二节间细胞长度的相关性[J]
.麦类作物学报,2018,38(7):757-764.
被引量:1
1
杨瑞清,张广照,郭贵东,檀银忠.
枣阳市小麦条锈病发生特点、原因及防控[J]
.湖北植保,2014(2):53-55.
2
由瑞丽,郭秀焕,赵平.
超高产小麦育种主要指标的研究[J]
.农业科技通讯,2009(9):120-121.
被引量:10
3
姜鸿明,赵倩,丁晓义,刘兆晔,孙恒鸥.
小麦超高产育种探讨[J]
.莱阳农学院学报,2000,17(4):276-280.
被引量:2
4
袁爱梅,袁建国,郑跃进,万永凯.
灰色系统理论在小麦超高产育种中的应用[J]
.麦类作物学报,2000,20(3):70-74.
被引量:8
5
王恒立.
开展小麦超高产育种之我见[J]
.作物杂志,1990(1):6-7.
被引量:15
6
姚金宝,姚国才,杨学明,黄胜东,钱存鸣,周朝飞,陈伟明.
长江下游地区小麦超高产育种的探讨[J]
.南京农专学报,2000,16(4):1-5.
被引量:3
7
徐桂滨,翟凤林,袁士畴.
小麦超高产育种可行性的探讨[J]
.北京农业科学,1990(1):7-10.
被引量:5
8
高兵,朱伟,陆洋江,李国锋.
西瓜新品种苏蜜8号的特征特性及高品质栽培技术[J]
.上海蔬菜,2017(1):25-25.
9
肖碧玉,方毅敏,黄继平.
小麦抗赤霉病性鉴定及丰抗新品种选育研究进展[J]
.福建稻麦科技,2000,18(S1):14-15.
10
高产育种[J]
.麦类文摘,2000(5):7-11.
小麦研究
2000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