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地热能的利用与发展前景
被引量:
8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地热能是可再生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世界各国的关注。我国出台的《可再生能源法》极大地促进了地热能的发展,目前地热能在我国发电、供暖和医疗保健等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文中概括和研讨了地热能在国内外应用现状和今后的发展趋势。
作者
王小毅
李汉明
机构地区
天津大学求是学部
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
出处
《能源研究与利用》
2013年第3期44-48,共5页
Energy Research & Utilization
关键词
地热能
开发利用
前景
分类号
TK529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热能工程]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7
参考文献
13
共引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81
引证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8
参考文献
13
1
刘柏谦.洪慧,王立刚.能源工程概论[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2
Jose Goldemberg. Energy and the challenge of sustainability [R]. Geneva: United Nations Publications,2000:500.
3
Bloomfield K K,Moore J N,Neilson R W. Geothermal Energy Reduces Greenhouse Gases[J].Geothermal Resources Council Bulletin,2003, 1(32): 77-79.
4
夏正兴,何跃平,朱烨昕.等.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4分会场-地热能开发利用与低碳经济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2011.
5
Keyan Zheng,Zaisheng Han,Zhenguo Zhang.Steady Industrialized Development of Geothermal Energy in China Country Update Report 2005-2009[C]. England=Elsevier, 2010.
6
王贵玲.
我国地热资源勘查评价战略研究[J]
.地热能,2010(6):15-20.
被引量:6
7
Wan Z J,Zhao Y S,Kang J R. Forecast and Evaluation of Hot Dry Rock Geothermal Resources in China[J].Renewable Energy, 2005, (30) : 1831-1846.
8
徐冒球.杜建国,王素娟.中国地热能:成就与展望-李四光倡导中国地热能开发利用40周年纪念大会暨中国地热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地质出版社.2010:331-334.
9
许有师.中国地热能:成就与展望-李四光倡导中国地热能开发利用40周年纪念大会暨中国地热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地质出版社,2010:385-394.
10
Lund W,Freeston D H,Boyd T L. Direct Utilization of Geothermal Energy 2010 Worldwide Review[C]. England: Elsevier, 2010.
二级参考文献
7
1
陈墨香,汪集,邓孝.
中国地热学研究之进展[J]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1995,20(4):367-372.
被引量:20
2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地热组.中国第一批大地热流数据[J].地震学报,1979,1(1):1-12.
3
佟伟 章铭陶 等.西藏地热[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1.115-117.
4
余恒昌,陈墨香.矿山地热概论.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81.224.
5
汪缉安等.地热与石油.北京:科学出版社,1985.80.
6
杨吉龙,胡克.
干热岩(HDR)资源研究与开发技术综述[J]
.世界地质,2001,20(1):43-51.
被引量:59
7
刘久荣.
地热回灌的发展现状[J]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3,30(3):100-104.
被引量:55
共引文献
5
1
刘静,雷涯邻.
北京市地热资源勘查开发现状及问题[J]
.资源与产业,2016,18(5):51-54.
被引量:4
2
于湲,周训,沈晔,赵敬波.
基于数学统计法和对井功率法的北京市地热供暖潜力初探[J]
.资源与产业,2017,19(2):82-88.
被引量:1
3
王转转,欧成华,王红印,靳平平,李丹,张玉萍.
国内地热资源类型特征及其开发利用进展[J]
.水利水电技术,2019,50(6):187-195.
被引量:40
4
陆晨明,刘春雷,李亚松,郝奇琛,曹胜伟,董岩.
泉州官桥地区地热勘探靶区及成因模式探讨[J]
.地质论评,2021,67(5):1345-1356.
被引量:5
5
陈帅,石祥超,高雷雨,唐杨,李清鲮.
不同冷却时间对高温花岗岩可钻性实验研究[J]
.地质科技通报,2023,42(2):356-364.
同被引文献
81
1
周然,韩吉田,于泽庭.
基于太阳能卡琳娜循环的冷热电联供系统热力学分析[J]
.制冷技术,2013,33(3):13-15.
被引量:8
2
初滨.
地热在我国农业上的利用[J]
.农业经济丛刊,1981(3):41-45.
被引量:1
3
马任骝.
论农业现代化与地热的利用[J]
.世界农业,1981(1):46-49.
被引量:1
4
何满潮,李学元,徐能雄,任红艳.
基于Intranet的地热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4,34(4):581-586.
被引量:2
5
王如竹,吴静怡,许煜雄.
高效节电的空气能热泵热水器[J]
.上海电力,2004,17(6):500-502.
被引量:9
6
陈墨香,汪集旸.
中国地热研究的回顾和展望[J]
.地球物理学报,1994,37(A01):320-338.
被引量:74
7
钱午巧,章关福,初滨.
地热农业综合利用研究[J]
.福建省农科院学报,1995,10(1):58-61.
被引量:2
8
赵会霞,刘思光,马国远,刘忠宝.
涡旋压缩机闪发器热泵系统的试验研究[J]
.太阳能学报,2006,27(4):377-381.
被引量:29
9
梁长军,潘伟辉.
地热资源分布特征及控制因素研究[J]
.资源与产业,2006,8(4):129-130.
被引量:12
10
廖忠礼,张予杰,陈文彬,彭智敏,熊兴国.
地热资源的特点与可持续开发利用[J]
.中国矿业,2006,15(10):8-11.
被引量:50
引证文献
8
1
李学元,何满潮.
天津市热储规划分区和地热井审批系统研发[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5,45(2):546-551.
被引量:1
2
邵振华,郑子辉,于文远,胡永攀,徐安波,王远.
基于正逆循环的节能技术[J]
.新能源进展,2015,3(4):280-288.
被引量:4
3
朱纹汶.
可再生能源——地热能的应用探讨[J]
.中氮肥,2017(4):78-80.
被引量:1
4
马俊明,邱庆良,白烨.
长春市西北部地热异常及控制因素[J]
.吉林地质,2017,36(3):68-71.
被引量:1
5
张锋.
能源集团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研究浅析[J]
.技术与市场,2018,25(7):113-114.
6
李玲,巩娜,王景刚,鲍玲玲,曹辉.
基于探针法与热响应法的岩土热物性测试对比分析[J]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4(4):74-77.
7
邓义,牟玲,林峰.
“双碳”目标下地热资源在中国现代农业中的应用研究[J]
.湖北农业科学,2022,61(19):15-22.
被引量:1
8
邓楠,王亚军,张雪萍,张良萌,郇阳.
地热水养殖应用中氡危害防护及检测分析[J]
.大众科技,2022,24(11):46-48.
二级引证文献
8
1
董凯军,邵振华,王志强,孙钦,黄祥发,黄志林.
变频双级离心式冷水机组原理及其控制分析[J]
.流体机械,2017,45(6):77-82.
被引量:9
2
徐晓虹.
低品位热源驱动朗肯循环和卡琳娜循环的性能对比[J]
.现代盐化工,2018,45(5):58-59.
3
黄蒙,赵亮宇,张淑娟.
基于卡琳娜循环的电厂机组降耗提效技术[J]
.电子科技,2018,31(1):83-86.
被引量:2
4
刘杰,宋美钰,秦莉红,于彦,林溦,康楠.
天津地区雾迷山组地热资源潜力区划[J]
.地质找矿论丛,2019,34(2):321-325.
被引量:6
5
尹志炜.
ORC与卡琳娜热水发电技术对比分析[J]
.石油石化绿色低碳,2019,4(3):37-40.
6
冯帆,李德良,过广华,李会杰,柏祖国,岳屴.
构建地热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模式的基本逻辑框架[J]
.化工矿产地质,2021,43(3):248-251.
被引量:1
7
智超,张玉成,陈玉峰.
汞气测量在铜陵矿集区胡村铜钼矿深部找矿中的试验[J]
.地质学刊,2022,46(3):313-319.
被引量:2
8
李艳斌,刘轩,张勇,谢璐印,闫光辰.
温室大棚地热能与空气能多能互补能源配比研究[J]
.西北水电,2024(1):79-84.
1
任家生.
太阳能的利用与发展[J]
.电子器件,1996,19(4):292-297.
被引量:3
2
陈磊.
浅析地热能的利用与发展[J]
.中国科技博览,2014(29):399-399.
3
宋昭峥,蒋淑丽,王瑾瑜,柯明,蒋庆哲.
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与发展[J]
.当代化工,2009,38(6):635-638.
被引量:3
4
李振邦.
展望21世纪风能的利用与发展[J]
.运筹与管理,2002,11(6):124-129.
被引量:8
5
孙尧.
太阳能电力技术的利用与发展[J]
.浙江电力,1999,18(6):70-72.
6
陈建平.
目前北京市的热泵发展情况及存在问题[J]
.中国建设信息(供热制冷),2007(4):6-6.
7
中国利用地热年减排二氧化碳2500万吨[J]
.高科技与产业化,2009(10):10-10.
8
我国利用地热年减排CO_2 2500万t[J]
.可再生能源,2009,27(5):5-5.
9
刘向阳.
我国新能源发展现状及巨大在投资机遇[J]
.电力设备,2006,7(2):101-103.
被引量:5
10
赵志耘,姜桂兴.
理性分析中国能源问题 妥善谋划应对之道——评美国《中国能源问题指南》研究报告[J]
.中国软科学,2008(12):146-147.
能源研究与利用
2013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