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经济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6,9,共5页
Economic Review
参考文献7
-
1凡勃伦.《有闲阶级论》,中文版,139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
-
2加尔布雷斯.《经济学和公共目标》[M].商务印书馆,1980.第46页.
-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版,第26卷(3),511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6.
-
4马克思,恩格斯.《(资本论)书信集》,中文版,288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6.
-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版,第46卷(上),104、193、195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6.
-
6傅殷才,屈炳祥.论马克思《资本论》对宏观经济学的贡献[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96,50(1):3-11. 被引量:3
-
7屈炳祥.《资本论》:市场经济的理论经典[J].中南财经大学学报,1995(3):24-29. 被引量:6
共引文献9
-
1田文.马克思经济协调发展的理论及其启示[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0(3):58-63. 被引量:3
-
2丁巨涛,王圣学.知识经济时代宏观经济管理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J].理论导刊,2002(2):9-11. 被引量:1
-
3熊季霞.《资本论》与企业经营管理[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5,28(2):163-167.
-
4黄少安,张卫国.新、老制度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比较——从“本能、习惯”到“交易成本”[J].江海学刊,2006(6):53-60. 被引量:14
-
5屈炳祥.论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适用性与创新——纪念《资本论》出版140周年[J].经济评论,2008(2):3-7. 被引量:4
-
6屈炳祥.《资本论》与马克思的科学财富观[J].当代经济研究,2012(6):7-14. 被引量:4
-
7屈炳祥.非此,即彼!——就“中国经济学之路”与洪永淼教授商榷[J].当代经济研究,2017(10):62-70.
-
8段学慧,李婵.《资本论》的科学社会主义逻辑指向——兼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J].当代经济研究,2019,0(11):22-33. 被引量:3
-
9宋玮.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制度建设与效率增进[J].财政研究,2004,20(1):52-54.
同被引文献67
-
1宋周尧.《资本论》环境伦理思想探解[J].道德与文明,2002(6):43-46. 被引量:5
-
2胡岳岷.《资本论》的中介方法论[J].江汉论坛,1999(7):36-40. 被引量:4
-
3张华荣.《资本论》与知识经济[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1998,50(5):23-27. 被引量:2
-
4马仲良,韩长霞.马克思论精神生产力与物质生产力[J].哲学研究,1998(8):3-9. 被引量:7
-
5徐文燕.马克思的制度理论与西方新制度经济学的比较分析[J].理论探讨,1999(1):61-63. 被引量:6
-
6马卫刚.关于《资本论》范畴分析方法论的系统性原则研究[J].理论学刊,2002(5):80-83. 被引量:2
-
7孙良,杨宗元.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新制度经济学的比较分析[J].高校理论战线,2002(3):28-31. 被引量:7
-
8陈文新.马克思的制度分析理论初探[J].求实,2005(2):4-6. 被引量:2
-
9方竹兰.论诺思方法与马克思方法的互补性——思考中国转轨阶段的制度分析方法[J].学术月刊,2005,37(3):29-34. 被引量:7
-
10刘玉珂,王现林,张淑萍.《资本论》是循环经济理论的滥觞[J].经济经纬,2005,22(4):4-6. 被引量:1
-
1周祖德,陈晓晖.邓小平经济理论中的制度分析[J].探索,2001(5):14-17.
-
2孙凤仪.两种制度经济学范式中的意识形态理论:分歧与根源[J].理论学刊,2006(12):28-31.
-
3陈文新.马克思的制度分析理论初探[J].求实,2005(2):4-6. 被引量:2
-
4桂林师专学人—陈文开教授[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2(3).
-
5肖应明.制度评价视角下民主集中制应用探析[J].学术探索,2014(4):38-41. 被引量:1
-
6孙建娥.理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新视角[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3,27(1):59-62.
-
7孟祥林.马克思主义城市发展思想分析[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7(5):27-30.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