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最蓝的眼睛》之后殖民元素解析
被引量:
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最蓝的眼睛》是美国黑人作家托尼·莫里森的首部作品,讲述的是年仅12岁的黑人少女佩科拉·布莱德拉夫,从小缺失父母关爱,长期受到同伴的欺辱和社会上的种族歧视,幻想着如果自己有一双像白人姑娘那样的蓝眼睛便可以过上正常人的生活。
作者
崔金枝
机构地区
山东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芒种》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19-120,共2页
Mangzhong Literature
关键词
《最蓝的眼睛》
后殖民
解析
元素
黑人作家
种族歧视
莫里森
正常人
分类号
I712.074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5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24
同被引文献
1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4
1
孟庆梅,姚玉杰.
莫里森《最蓝的眼睛》民族文化身份缺失之悲剧与思考[J]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0(4):174-176.
被引量:7
2
张宏薇.
《最蓝的眼睛》的文化透视[J]
.外语学刊,2008(5):139-142.
被引量:10
3
宗蔚.
《最蓝的眼睛》中一个黑人家庭的悲剧——美国黑人“两难”生存困境的真实写照[J]
.外语研究,2008,25(3):89-91.
被引量:13
4
Morrison,Toni.The Bluest Eye[]..1994
二级参考文献
15
1
王家湘.
喜闻莫里森获诺贝尔文学奖有感[J]
.外国文学,1994(1):11-14.
被引量:18
2
王守仁,吴新云:性别种族文化,托尼莫里森与二十世纪美国黑人文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26.
3
Morrison,Toni.The Bluest Eye[M].New York: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Inc,1970:1,42,160.
4
Guthrie,Taylor.Conversations with Toni Morrison[M].Jackson:University Press of Mississippi,1994:40.
5
霍米·巴巴著.文化的方位[M].伦敦:劳特利奇出版社,1994.
6
托尼·莫里森.最蓝的眼睛[Z].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05.
7
王守仁,吴新云.性别·种族·文化—托尼·莫里森小说创作[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8
Alexander, Allen. The Fourth Face: The Image of God in Toni Morrison' s The Bluest Eye [ J ]. African American Review, Summer, 1998.
9
Grewal, Gurleen. Circles of Sorrow, Lines of Struggle [ M ]. Baton Rouge: Louisiana State University Press, 1998.
10
Peach, Linden. Toni Morrison [M]. New York: Saint Martin' s Press, 1998.
共引文献
24
1
李翠.
浅析经济因素在小说《最蓝的眼睛》中的作用[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9).
2
高慧敏.
托尼·莫里森小说中爱的文化阐释[J]
.文学与艺术,2010(2):44-45.
3
林玉.
《最蓝的眼睛》之生存之道——从两个黑人家庭的对比看父母价值取向对子女命运的影响[J]
.文学界(理论版),2010(12):9-10.
被引量:1
4
宋银苗.
最忧伤的“我”——《最蓝的眼睛》中爱的种族阐释[J]
.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9(13):59-61.
5
钟素花.
论《最蓝的眼睛》对上帝形象的颠覆与重构[J]
.职业技术,2011(7):138-139.
6
张婧,程庆玉.
《最蓝的眼睛》中佩科拉的悲剧——黑人女性的自我选择之路[J]
.科教文汇,2011(25):84-85.
7
孟庆梅,姚玉杰.
历史语境下的莫里森母性诉说之文化解析[J]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2(3):192-194.
被引量:12
8
谷峰.
析托妮·莫里森小说《柏油孩子》的黑人女权主义话语[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4):509-511.
被引量:2
9
吕铁金.
试析托尼·莫里森的创作心态——对黑人文化身份的建构[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3,31(4):61-62.
被引量:2
10
李珂.
《最蓝的眼睛》中的母爱与成长主题探究[J]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3,30(6):68-69.
同被引文献
1
1
梁志健.
自然意象在《最蓝的眼睛》中的象征意义[J]
.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7,24(1):20-22.
被引量:8
引证文献
1
1
张利萍.
女性与自然:《最蓝的眼睛》的生态女权主义思想[J]
.芒种,2014(4):121-122.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2
1
吕春媚,王春燕.
《篱笆》——空间理论视域下的身份建构解读[J]
.语言教育,2015(4):14-18.
被引量:1
2
石吉文,吕春媚.
浅析奥古斯特·威尔逊《廉价汽车站》中的空间建构[J]
.北方文学(中),2016,0(12):46-47.
1
崔晓莉.
《暮光之城》系列小说中哥特文学元素解析[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0(3):103-106.
2
宋晓忠.
爱伦坡诗歌中哥特元素解析(英文)[J]
.海外英语,2010(9X):184-185.
3
王梦圆.
一种令人深思的生活方式——介绍毛姆的《月亮和六便士》[J]
.中学生阅读(初中读写),2016,0(2):28-31.
4
哈哈靖.
武林中千万不要做的几件事[J]
.中学生读写(高中),2007(2):55-58.
5
安谅.
风骨[J]
.全国优秀作文选(美文精粹),2016,0(9):29-29.
6
星竹.
一条毛毯[J]
.半月选读,2009,0(2):45-45.
7
星竹.
一条毛毯[J]
.思想理论教育,2007(10X):1-1.
8
王晨.
《呼啸山庄》的叙事时间、叙述层次及视角[J]
.芒种,2014(5):121-122.
9
郭兴军.
我只能远远地想你[J]
.青少年日记,2003,0(7):33-33.
10
星竹.
一条毛毯[J]
.吉林劳动保护,2016,0(4):45-45.
芒种
2013年 第8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