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伤寒论》大青龙汤表里双解治法探析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大青龙汤即麻黄汤与越婢汤的合方,也可以认为是麻黄汤加入生姜、大枣和生石膏而成。
作者
马家驹
冯世纶
谷晓红
机构地区
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
出处
《国医论坛》
2013年第4期7-8,共2页
Forum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关键词
《伤寒论》
大青龙汤
表里双解法
分类号
R222.2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25
同被引文献
7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17
参考文献
4
1
成无己.伤寒明理论[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70-71.
2
严洁,施雯,洪炜.得配本草[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7.132.
3
吴谦.医宗金鉴[M]. 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09.
4
陈世铎.本草新编[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1;229.
共引文献
25
1
梅庭芳,阮时宝.
历代泽泻研究与应用概况[J]
.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8,18(4):69-71.
被引量:6
2
程磐基.
对小柴胡汤“和法”的思考[J]
.上海中医药杂志,2008,42(10):54-56.
被引量:7
3
林素财,刘紫凝.
从《伤寒论》条文论证“盗汗非独阴虚”[J]
.光明中医,2009,24(2):244-244.
4
李照福,苏颖.
细辛使用探析[J]
.北京中医药,2009,28(4):297-299.
被引量:5
5
侯彬,王兴华.
论少阳病的正治之法[J]
.吉林中医药,2010,30(11):925-927.
被引量:1
6
要全保.
小柴胡汤及其“和法”探析[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1,17(8):906-907.
被引量:1
7
张俊清,段金廒,叶亮,钱大玮,宿树兰,尚尔鑫.
益智的历史沿革与应用特点[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21):289-292.
被引量:18
8
李喜凤,余云辉,邱天宝,胡利欣,胡春月,高伟利.
禹州漏芦的本草考证[J]
.时珍国医国药,2011,22(11):2750-2751.
被引量:4
9
张胜,秦竹,熊洪艳,孙艳红.
从“非升”与“升”谈升麻功效的历史演变[J]
.中医药学报,2012,40(1):10-12.
被引量:6
10
赵杰锋,史亦谦.
枳实消痞丸加减治疗胃实痞证的临床观察[J]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2,20(8):362-365.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7
1
姜良铎.
论外感病的内伤基础[J]
.中医杂志,1994,35(4):201-203.
被引量:42
2
章浩军,范文东,林麟.
《伤寒论》桂枝汤证理论探析与临床实践[J]
.国医论坛,2010,25(2):4-5.
被引量:1
3
穆东升.
桂枝汤归属问题的理论探讨[J]
.光明中医,2010,25(4):708-708.
被引量:5
4
王付.
学用大青龙汤方证应重视的若干问题[J]
.中医药通报,2012,11(4):29-30.
被引量:2
5
李飞腾,陈海燕.
也论桂枝汤的主治与应用[J]
.国医论坛,2000,15(6):8-9.
被引量:1
6
谢宛君,李晓菲,陈凯佳.
桂枝汤归属初探[J]
.亚太传统医药,2015,11(11):59-60.
被引量:3
7
董旭.
张仲景用粥探析[J]
.河南中医,2016,36(1):3-4.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3
1
马家驹,王玉光.
六经辨证中太阳太阴合病治法探析[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7,32(9):3928-3931.
被引量:12
2
杨金蓉,岳仁宋,涂萱,周建龙,胡冰冰.
大青龙汤治疗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J]
.现代中医药,2017,37(1):1-2.
被引量:4
3
罗伟康,梁飞,赵明钟.
《伤寒论》中桂枝汤归属问题探析[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7,26(22):1-2.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7
1
刘东桥,王俊丽,李军,曲璇,冀显亮.
基于六经辨证探讨从太阳病辨治带状疱疹[J]
.四川中医,2022,40(8):20-24.
被引量:1
2
陈祥,李平.
《伤寒杂病论》六经辨证及杂病辨治思想对肿瘤病诊疗思路探讨[J]
.四川中医,2018,36(11):20-23.
被引量:3
3
高建军,乔荣跃,张永康.
张永康应用小青龙汤治疗干咳经验[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9,34(7):3072-3073.
被引量:13
4
马家驹,冯世纶,李乐愚.
真武汤不用桂枝反用芍药探析[J]
.河南中医,2019,39(6):811-813.
被引量:5
5
陈冲,魏栋梁.
《丁甘仁医案》辨治痰饮病特色探析[J]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43(1):38-41.
被引量:1
6
李连勇,许赋瑜.
从正邪盛衰浅析桂枝汤证之“营弱卫强”心悟[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0,11(7):114-116.
被引量:3
7
毕明达,封继宏.
从“内外统一”角度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中医药辨治思路[J]
.天津中医药,2020,37(12):1337-1342.
被引量:3
8
范桢亮,于珊珊,尹日平,杨乔瑞,申意伟,贠捷.
AL型肾淀粉样变性病的中西医诊疗进展[J]
.西部中医药,2020,33(11):141-145.
被引量:3
9
张会杰,陈桂敏.
大青龙汤治疗外寒内热病证临床研究[J]
.医学研究与教育,2020,37(6):48-53.
被引量:5
10
赵旌屹,冯学功.
苓芍术甘汤治疗脑病的思考与实践[J]
.环球中医药,2021,14(11):2043-2046.
被引量:1
1
姚欣艳.
应用表里双解法治疗外感高热的体会[J]
.湖南中医学院学报,1995,15(2):35-36.
2
李志忠.
《伤寒论》治下利10法探讨[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07,9(15):96-96.
3
周晓燕,练红燕,廖永州.
表里双解法治疗外感高热87例[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1,8(S1):51-51.
4
侯凤霞,郭萍,任建社.
表里双解治疗小儿外感发热68例[J]
.山东中医杂志,2004,23(2):82-83.
被引量:7
5
何素芬.
胡克明表里双解法治疗小儿外感高热症104例[J]
.浙江中医杂志,2008,43(1):40-40.
被引量:2
6
马淑霞.
表里双解法治疗小儿风热夹滞型外感发热疗效观察[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7,14(9):59-59.
被引量:3
7
郑鑫,王志英.
表里双解法治疗病毒性外感热病[J]
.吉林中医药,2015,35(2):124-127.
被引量:3
8
张志科.
试论和解剂在中医儿科临床的应用[J]
.现代中医药,2008,28(4):51-52.
9
湿疹及皮炎[J]
.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2007,24(6):374-376.
10
方玉红,毕朝霞,毕俊芳,袁素,李雪松,王永欣.
张士舜以和法治疗肿瘤经验总结[J]
.中医学报,2015,30(12):1718-1719.
被引量:7
国医论坛
2013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