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O12年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在我国民事诉讼的发展历史上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其进一步改革和完善了诸多民事诉讼制度。特别是关于公益诉讼的规定,扩大了民事诉讼的利益保护范围,然而在如何具体实施公益诉讼的问题上尚缺乏可操作性的规则。随着当前民事诉讼执行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检察监督机制的不断完善,尤其是新《民诉法》实施后,关于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制度改革和完善的呼声越来越高,因此有必要对现行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制度的司法实践进行全面梳理,进一步探讨我国现有执行权运行环境下检察监督原则、范围、方式及配套机制的构建和完善。在证人出庭制度方面,新《民诉法》同样规定了证人有出庭作证的义务,但并未规定任何与之相匹配的惩罚性规定。在财产保全制度领域,新《民诉法》将保全的对象范围从财产扩展到了行为,同时为平衡申请人和被申请人之间的利益,新“民诉法》第105条又规定了“申请有错误的,申请人应当赔偿被申请人因保全所遭受的损失”。由此,在司法实践中引发的思考是,是否所有与判决认定结果不一致的保全均为“申请错误”并由申请人承担赔偿责任?如果不是,那么需要确定一套衡量的尺度和细化的标准,以具体解决因保全申请错误时损害赔偿责任的承担问题。与此同时,新《民诉法》第170条对民事二审发回重审制度作了部分修改。二审法院一般比一审法院更具备查清事实的能力,二审不能查清的案件事实,在重审后查清的可能性只会更低。因此,将事实认定不清的案件发回奄审,有待商榷。
出处
《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
2013年第4期80-85,共6页
Journal of Shanghai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 Law(The Rule of Law For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