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学科德育功能的发挥
被引量: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学科教学是学校德育的重要途径。要充分发挥学科教学的德育功能,必须提高教师道德修养,增强教师德育意识,提升教师德育能力(深入挖掘教材中积极的德育因素,努力营造富有道德感染力的课堂生活氛围,善于捕捉课堂中动态生成的德育资源),并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包括建立科学评价机制、会员德育机制),确保学科德育的有效实施。
作者
房艳梅
机构地区
安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出处
《现代中小学教育》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4-6,共3页
Modern Primary and Secondary Education
关键词
学科教学
德育
教师
分类号
G410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9
同被引文献
19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7
参考文献
4
1
康德;赵鹏;何兆武.论教育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5.
2
马芳.
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现状调查研究[J]
.学理论,2011(13):226-227.
被引量:7
3
黄向阳.德育原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00.
4
寿延.
管理整合:破解德育与教学“两张皮”现象——以北京育才学校为例[J]
.中小学管理,2011(9):20-22.
被引量:4
二级参考文献
2
1
邓鹏,黄群宾.
论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五个层面[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4,5(3):57-60.
被引量:5
2
刘颖.数学教师如何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物资流通研究,1998,(4).
共引文献
9
1
黄明全.
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研究[J]
.课程教育研究,2020,0(3):16-17.
2
房艳梅.
学科教师应具备的德育素养[J]
.现代中小学教育,2012,28(6):57-59.
被引量:1
3
徐金兰,鲁红.
浅谈在初中生物和地理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
.新课程(下),2013(12):182-182.
4
杨中祥.
浅谈《通用技术》课中的德育渗透[J]
.新课程学习(下),2014,0(9):168-168.
5
程誉技,秦选强,綦爱军.
小学协约式德育的学科渗透[J]
.现代教育,2016(9):54-56.
6
邓大圣.
新时期如何提升初中班主任的工作效力思考[J]
.中学课程辅导(上旬刊),2017(10):67-67.
被引量:2
7
陈剑波.
论“以生为本”视角下的高中德育工作管理[J]
.神州,2017,0(13):163-163.
被引量:1
8
张艳琳.
中职建筑制图类专业课学习融入德育教学的探索[J]
.四川建材,2020,46(5):233-234.
9
张海英.
奋进新百年,启航新征程——关于“学校德育体系”的构建[J]
.新课程导学,2021(23):13-14.
同被引文献
19
1
王秀红,高晓伟,李艳梅.
中学化学新课程中的技术素养[J]
.化学教育,2005,26(1):21-23.
被引量:9
2
彭寿清.
学科德育:一种有效的德育模式[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1(5):134-137.
被引量:28
3
林艳梅,陈海军.
浅谈学校成长教育体系的构建[J]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6,20(6):99-100.
被引量:1
4
徐海洋.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J].教育前沿(理论版),2008(9):85-86.
5
周奇,王大洋.龙港四中成长教育结题报告[J].2002(22).
6
秦红.
区域性推进学科德育的实践与思考[J]
.上海教育,2008(23):59-60.
被引量:2
7
杨梓生.
对课改实验区高考化学科考试要求的认识[J]
.化学教育,2009,30(2):34-36.
被引量:6
8
叶飞.
学科德育的实践意蕴及其实现途径[J]
.课程.教材.教法,2009,29(8):48-51.
被引量:54
9
王进,陈华,陈琦.
广府休闲体育文化研究[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0,30(1):19-22.
被引量:6
10
张丽萍.
科学实验是探究式学习的重要途径[J]
.小学科学,2011(7):51-52.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6
1
笋福鑫.
抓好科技教育的主阵地——浅谈科学探究课程的宏观设计[J]
.天津科技,2014,41(5):15-16.
2
杨梓生.
基于技术教育的化学学科德育尝试[J]
.化学教与学,2018(12):2-4.
被引量:3
3
蒋霞.
广府文化对中学生成长教育的影响[J]
.中学教学参考,2016(24):1-3.
被引量:1
4
张燕燕.
学科德育:历史演变、路径探析与保障支持[J]
.现代教学,2018,0(15):64-66.
被引量:2
5
车言勇,程蕾.
区域推进中小学学科德育的实践探索--基于山东省海阳市经验[J]
.中国德育,2020,15(21):52-55.
被引量:1
6
刘嘉.
学科教师的道德想象力及培育[J]
.西安轨道交通职业教育研究,2023(2):56-60.
二级引证文献
7
1
曾海宾,黄洁琦.
广州多元城市文化成因的分析[J]
.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8(2):197-200.
2
李苏贵,曹旭琴,王伟群.
中学化学课程思政内容特征及渗透方式的研究[J]
.化学教与学,2021(8):9-14.
被引量:7
3
李伟胜.
以课程德育为重点的立德树人能力机制建设[J]
.人民教育,2021(15):62-64.
被引量:2
4
夏平平.
学科育德生态圈建构策略探究[J]
.江苏教育研究,2022(19):33-37.
被引量:1
5
黄杰.
指向学科德育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实践与反思[J]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23(12):37-39.
被引量:2
6
程海红.
互联网模式下初中化学教学中的立德树人教育[J]
.中国新通信,2023,25(8):224-226.
7
朱鹏飞,朱卫华.
21世纪以来我国化学学科德育研究[J]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23(25):32-37.
1
房艳梅.
论学科德育功能的发挥[J]
.大观周刊,2012(21):147-148.
2
周国欣.
构建科学评价机制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J]
.江苏教育,2006(04A):32-32.
3
衡海芳,张秀丽.
建立科学评价机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J]
.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10,30(4):80-81.
4
易雨时.
提高教师的德育能力浅谈[J]
.湖南教育(综合版),2002(18):27-27.
5
席永生.
如何提高教师的德育能力[J]
.西北职教,2008(1):35-35.
6
柳震嵘.
培养优良教风 提高教育质量[J]
.石油教育,1996,0(4):3-6.
7
黄必胜,李珈,江凤贤.
论中师现代化建设中的德育[J]
.教育导刊(上半月),1995,0(10):14-16.
8
赵雪霞.
诺丁斯关心理论对教师素质的全新要求[J]
.外国教育研究,2003,30(3):25-28.
被引量:24
9
唐松林.
论现代教师的德育素质[J]
.教育探索,2000(10):57-59.
被引量:4
10
郝大勇.
论新课程域中教师的德育能力[J]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20(11):97-99.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13年 第7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