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背最长肌反射性肌电活动的循经感传特性 被引量:10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在大鼠的背最长肌上研究针刺引起反射性肌电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特性,以及针刺方向和局部阻滞作用对肌电传导的影响.发现针刺大鼠背最长肌的特定部位,可以在针刺点局部和纵向相邻2~3个脊椎节段内记录到非同步发放的肌电活动;在同一脊椎节段水平,最大幅度的肌电通常位于背最长肌中部腱膜与肌腹交界线上;肌电活动由刺入点向尾侧传播的趋势优于向头侧传播;随着刺入点与记录点距离的增大,反射性肌电的幅度逐渐减小,而潜伏期逐渐延长;与背最长肌长轴平行,并斜向头侧或尾侧的针刺可以加大同方向上的肌电幅度;局部注射2%的盐酸普鲁卡因溶液可减弱注射点局部的肌电幅度,并阻断肌电活动通过此局部的传播.上述结果提示,背最长肌反射性肌电活动的特性与循经感传现象密切相关.
出处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8期1982-1988,共7页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基金 国家"攀登计划"资助项目.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2

二级参考文献3

  • 1谢益宽,中国科学.B,1995年,25卷,7期,721页
  • 2吕国蔚,针灸针麻研究,1986年,340页
  • 3团体著者,针刺麻醉原理的探讨,1974年,166页

共引文献39

同被引文献96

引证文献10

二级引证文献84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