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宽容性:法学刊物助推法学发展的必备品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法学刊物是法学发展的一个平台。为助推法学发展,法学刊物应具有宽容情怀,其切实体现是宽容来稿作者的身份、宽容学术的"片面深刻"和宽容来稿文风的"民主自由"。在对学术"片面深刻"的宽容中,法学刊物应运行针对审稿意见的"答辩制"。法学刊物的宽容性,其实质是对法学发展的一种责任性,它将为法学发展提供更大的学术空间。
作者
马荣春
机构地区
扬州大学法学院
出处
《西部法学评论》
2013年第4期47-53,共7页
Western Law Review
关键词
宽容性
法学刊物
法学发展
身份
片面深刻
文风
分类号
D90-5 [政治法律—法学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7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206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4
1
易连云,杨昌勇.
论中国教育学学派的创生[J]
.教育研究,2003,24(4):37-42.
被引量:32
2
陈兴良.
转型与变革:刑法学的一种知识论考察[J]
.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6(3):3-19.
被引量:25
3
[美]伯尔曼.法律与宗教[M].梁治平,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
4
方泉.犯罪论体系的演变[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8.
二级参考文献
27
1
曲新久.
刑法哲学的学术意义——评陈兴良教授从《刑法哲学》到《本体刑法学》[J]
.政法论坛,2002,20(5):151-154.
被引量:6
2
黎宏.
我国犯罪构成体系不必重构[J]
.法学研究,2006,28(1):32-51.
被引量:203
3
叶嘉国 风笑天.我国社会学“学派”的现状与晨望[J].学术界,2000,(1).
4
戴龙基 张其苏 蔡蓉华.中文棱心期刊目录总览(2000年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5
[日]大塚仁 冯军译.《刑法概说》(总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3页.
6
[日]牧野英一.《日本刑法通义》[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5月版.第140页.
7
.《董必武政治法律文集》[M].法律出版社,1986年版.第332-333页.
8
[意]杜里奥·帕多瓦尼 陈忠林译.《意大利刑法学原理》[M].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95页以下.
9
孔庆平.《蔡枢衡的刑法思想研究》[A].陈兴良主编.《刑事法评论》第9卷[C].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358页.
10
[日]大塚仁.《刑法概说·总论》(第3版),冯军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42页.
共引文献
206
1
陈先哲.
高等教育研究的中国学派何以可能[J]
.高教探索,2011(2):5-8.
被引量:1
2
黄维.
教育学学派:中国教育研究的优化模型[J]
.现代大学教育,2005,21(1):12-16.
被引量:2
3
成长群.
中国教育学研究中几个问题的探讨[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50(1):119-123.
4
朱旭东.
教育学视野中的学术规范[J]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3(2):65-69.
被引量:5
5
郑淮.
面向学习社会教育理论的嬗变[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105-110.
被引量:5
6
张宁娟.
学术批评与教育学发展[J]
.中国教育学刊,2006(1):15-17.
被引量:3
7
陈理宣.
论教育理论的审美性——兼论当前教育理论研究缺乏审美精神的表现[J]
.江西社会科学,2006,26(7):198-200.
被引量:1
8
周彬.
论教育学识的习得与教育学派的创生[J]
.高等教育研究,2006,27(7):60-65.
被引量:2
9
陈兴良.
刑法知识的去苏俄化[J]
.政法论坛,2006,24(5):20-23.
被引量:70
10
王应密.
学派培育与高等教育理论创新[J]
.中国高等教育,2007(1):15-16.
被引量:3
1
强昌文.
权利问题研究与当代中国法学的发展[J]
.政法论丛,2007(4):12-17.
被引量:1
2
孙琳,徐健.
公民权益受损该寻求侵权保护,还是违约保护[J]
.人民论坛,2016(20):110-111.
3
马克昌.
我国刑法也应以谦抑为原则[J]
.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8,21(5):1-5.
被引量:29
4
熊永明.
论刑法谦抑性与和谐社会理论的契合[J]
.社会科学辑刊,2008(4):60-63.
被引量:10
5
卢学英.
回应时代的法学发展之嬗变[J]
.江西社会科学,2012,32(9):156-161.
6
张小敏.
论公民私有财产权保障的宪政价值[J]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13(1):48-50.
被引量:2
7
张雅凤,刘哲源.
暴力型青少年罪犯社区矫正的心理学依据[J]
.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0,8(3):27-29.
8
李艺珍,王雄文,梁华泰.
论不宜将医患双方到场陈述及答辩引入医疗损害司法鉴定程序[J]
.中国法医学杂志,2012,27(B11):43-45.
9
沈玉忠.
法学实践基地建设研究[J]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2):75-80.
被引量:16
10
杨静.
论我国法律交叉学科及其发展思路[J]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11,13(3):66-69.
被引量:1
西部法学评论
2013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