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两国大学生体格及身体素质发展状况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1
出处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3期122-124,共3页
Journal of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基金
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资助项目
二级参考文献2
-
1李刚,东北师大学报,1996年,2期,120页
-
2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组,’95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1996年,47页
共引文献4
-
1王旭东.太原市山大附中和六十三中初一男生身体素质的对比研究[J].运动精品,2017,36(1):16-19.
-
2苏晓明,李杰.中国朝鲜族学生身体形态发育状况比较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3,3(12):9-11. 被引量:1
-
3董彦彦,邱祎,王建智.基于因子分析的农村中学生体质的因素分析[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24(2):91-94. 被引量:1
-
4任建国.青少年身体素质发展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4,26(24):37-37.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60
-
1仇建生.改革《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变“体能达标”为“体质达标”[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1,24(1):78-80. 被引量:15
-
2李少梅.大学生双性化性别特质与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27(4):149-153. 被引量:101
-
3邵民和,王健,杨晓爱.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招生体育测试项目设置思考[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98,13(1):67-71. 被引量:22
-
4张丽华.试论父亲在儿童性别化过程中的作用[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21(2):38-40. 被引量:31
-
5林磊,董奇,陶沙,曾琦.母亲教育方式与学龄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关系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6,12(4):56-60. 被引量:33
-
6崔颖波.关于日本增强体力国民运动的考察─—日本社会体育研究之一[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1996,15(1):77-78. 被引量:2
-
7王学.当代大学生人格建构的理想模式——双性化人格[J].现代大学教育,2004,20(4):86-88. 被引量:50
-
8肖林鹏,李宗浩,裴立新.中国竞技体育优先发展战略回顾与总结[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2,26(2):1-3. 被引量:46
-
9胡小明.竞技运动文化属性的皈依——从工具到玩具[J].体育文化导刊,2002(4):15-18. 被引量:84
-
10李泽群.大学体育素质教育基本模式初探[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3):57-59. 被引量:11
引证文献11
-
1周华.北京奥运会后我国群众体育发展对策[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09,28(3):4-6.
-
2聂清德,曹庆荣,周笛.浅论高等农业院校大学生体育素质的培养原则[J].新课程研究(高等教育),2009(3):148-150.
-
3张宝强.对我国普通高校招生考试中加试体育的思考[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1,25(2):45-48. 被引量:5
-
4俞明雅.“男生危机”引发的教育思考——从家庭、社会角度的审视[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3(2):89-92. 被引量:5
-
5周晓祥.2011年吉林师范大学体质指数(BMI)状况分析及对策[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13(2):31-31.
-
6李季.地理区域与师范生速度素质状况的调查研究[J].贵州体育科技,2015(4):55-57.
-
7李季.大学生速度素质与地理区域关系的研究[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5(6):113-116.
-
8杜慧敏.高中女生体质弱项教学干预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7,3(1):154-154.
-
9孙炜,刘大年,蒋月华.我国中小学“伪娘”现象频现的文化审视[J].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37(2):86-91. 被引量:1
-
10周华.后奥运会时期我国群众体育发展趋势与对策[J].教育探究,2009,0(3):76-79.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26
-
1周吉兰.对2008北京奥运会后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思考——以日本东京奥运会为鉴[J].体育世界,2008(5):116-118. 被引量:2
-
2郑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群众体育的关系及发展思路[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5,29(2):35-38. 被引量:21
-
3张亚琪,史兵.举办奥运会对我国政治的影响[J].体育文化导刊,2005(7):34-36. 被引量:1
-
4张信春.日本奥运军团雅典重新崛起探析[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05,24(4):54-57. 被引量:1
-
5王一民.北京奥运后中国体育协调发展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8(2):14-15. 被引量:5
-
6杜德全.论中西体育的主体间性[J].体育文化导刊,2008(5):87-89. 被引量:3
-
7石祥,王贵东.后奥运时代我国大众体育发展研究——兼谈日、韩经验对中国的启示[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9,25(1):16-17. 被引量:7
-
8韩涛,李少卿.以日本东京奥运会为鉴谈2008北京奥运会后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J].体育世界,2009(5):13-14.
-
9张义斌,马瑾.北京奥运后我国体育的发展趋势[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9,23(3):25-27. 被引量:3
-
10闫华.中国、日本、韩国奥运会后体育政策发展变化的比较研究[J].体育与科学,2009,30(6):11-16. 被引量:18
-
1尹小俭,季成叶,王树明.我国大学生肥胖流行现状及体质变化趋势[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35(1):65-68. 被引量:47
-
2尹小俭,叶心明,卢健.关于影响我国汉族大学生体格相关因素男女差异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31(3):362-364. 被引量:11
-
3王运武,高国柱.体格指数对大学生体质水平评价的影响研究[J].高教探索,2015(1):124-128. 被引量:1
-
4何江川,杨放,刘靖南.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体格营养状况的度量研究——体质评价理论与方法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16(4):114-115. 被引量: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