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没有公共准则就没有道德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过去笔者对道德的理解,着重在从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关系出发,得到的结论就是“私心不但不应该反对,反而是应该保护的。尤其是要保护别人的私。因为自己的私本来就有自己在保护着,问题往往是自己侵犯了别人的私。也可能是别人的私心膨胀,侵犯了我的私。总起来看,是彼此因为私心膨胀而彼此侵犯。所以道德问题的核心是克制自己的私心,不要损人利己。”市场上我们看到的许多丑恶现象并不是私心造成的,而是侵犯了别人的私。强调保护彼此的私心是从传统的计划经济道德观改变到市场经济的道德观中,一个必须重视的观念改变。
作者 茅于轼
出处 《当代社科视野》 2013年第7期115-116,共2页
  • 相关文献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