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寻常的史料 超凡的发现——吴于廑先生史学研究方法论的启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吴于廑先生的两篇论文《士与古代封建社会之解体》与《封建中国的王权与法律》,分别对中国古代的“士”的性质、地位与历史作用以及封建中国的王权与法律的特征问题展开了透彻的解析,以超乎寻常的深刻洞见,为人们展现出一种与众不同的、全新的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进程与本质特征的整体图景。即使在今天,其创新意义也毋庸置疑。
作者
储昭华
机构地区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
出处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0-21,共2页
Wuhan University Journal (Humanity Sciences)
关键词
史学研究
中国古代历史
方法论
史料
封建社会
历史作用
创新意义
“士”
分类号
K06 [历史地理—历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2
1
吴于廑:《士与古代封建制度的解体》《封建中国的王权与法律》,第314、312页.
2
吴于廑:《士与古代封建制度之解体》《封建中国的王权与法律》,武汉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175页.
共引文献
5
1
吴遏.
《封建主义:争论的新景观》——西方史学界讨论封建问题的一本新书[J]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3(4):7-9.
2
郭齐勇.
吴于廑先生的封建论[J]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3(4):9-11.
3
胡治洪.
雏凤清声——青年吴于廑的中国社会史论[J]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3(4):18-20.
4
陈勇.
关注中西封建社会的法律因素[J]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3(4):23-25.
5
元青.
民国时期留美生中国问题研究缘起——以博士论文选题为中心的考察[J]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5):96-105.
被引量:4
1
黄春高.
2005-2009年中国世界中世纪史研究综述[J]
.世界历史,2011(1):110-117.
被引量:3
2
陈其泰.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J]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6(1):45-48.
被引量:1
3
于波.
孙中山创新精神成因浅析[J]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4(5):56-57.
4
刁培俊.
博通沉潜必有得——高敏先生《秦汉魏晋南北朝史探考》读后[J]
.历史教学问题,2007(1):87-88.
5
汪志斌.
历史学的跨学科研究及其创新意义[J]
.中华文化论坛,2012(4):65-70.
被引量:6
6
许凤才.
无声的碑刻彰显时代的风流[J]
.中州学刊,2012(6):209-210.
7
徐梁伯.
康有为近代化主体意识刍议[J]
.北方论丛,1992,0(4):49-52.
8
罗运环.
站在高处看历史——从史学大师吴于廑先生的硕博论文窥其史识[J]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3(4):15-18.
9
李振宏.
关于创新思想史研究方法论的思考[J]
.史学月刊,2012(12):24-28.
被引量:4
10
屠筱武.
风正·业精·心齐——安徽省政协文史工作队伍剪影[J]
.江淮文史,2009(5):44-52.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3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