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社交网站传播主体替代性对网民心理的影响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海量信息,网络日益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近年来,微博、BBS、博客等网络工具在社会事件中越来越多地扮演信息传媒的角色,也越来越多地影响着犬众心理。然而,网络信息发布的匿名性为不负责任的言论和网络谣言的产生留下了漏洞。因此,实名制被视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然而,在采取了实名制的社交网站中,信息传播的主体对受众来说依然是不明确的。这是由于社交网站的信息传播方式使得信息传播的主体在信息的多次传播过程中,被充当了间接主体的信息受众所替代了,这种替代性相对于匿名信息对网民心理具有更显著的影响力。
作者 徐汕
出处 《校园心理》 2013年第4期264-265,共2页 Journal of Campus Life & Mental Health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3

二级参考文献11

  • 1彭兰.网络传播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213-215.
  • 2张慧清,理查德·霍尔特.远不止相互关系:中国人的互动及“关系”原则[M]//史蒂夫·莫滕林.跨文化传播学:东方的视角.关世杰,胡兴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 3维基百科.六度分割理论[EB/OL].hap://zh.wikipedia.org/wiki/%E5%85%AD%E5%BA%A6%E5%88%86%E9%9A%94%E7%90%86%E8%AB%96.
  • 4田晨耕,李舒晨,刘世超.闲言碎语中的宏大信息流:微博客研究[EB/OL].http://www.slideshare.net/epnber/20081010.
  • 5SAN FRANCISCO.《经济学人》,Facebook中的灵长类[EB/OL].Alonzo Tang译.http://article.yeeyan.org/view/ganmao/313017from_com.
  • 6零点公司.算算你的人际圈有多少社会资本?.商界导刊,2007,(11).
  • 7五福译.从Facebook到Twitter“数字化亲密”的美丽新世界[EB/OL].http://www.epuber.com/?p=3315.
  • 8[法]让.诺埃尔.让纳内.西方媒介史[M].段惠敏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5.
  • 9[美]凯斯·桑斯坦 黄维明译.网络共和国:网络社会中的民主问题[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 10郑宇钧,林琳.当校园SNS照进现实——校内网的人际传播模式探讨[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29(3):29-35. 被引量:33

共引文献16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