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对阵发性心房颤动(PAF)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PAF已转复窦性心律患者80例,随机分为他汀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均口服胺碘酮成功转复窦性心律并用胺碘酮维持,他汀组加用瑞舒伐他汀,对照组不用瑞舒伐他汀,疗程为12个月。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正常者40例作为健康组。于治疗前后分别检测炎性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心电图指标最大P波时限(Pmax)、P波离散度(Pd)、超声指标左房内径(LAD)及心房颤动复律后窦性心律的维持率。结果他汀组40例完成38例,对照组40例完成38例。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hs—CRP、IL-6及TNF-α均显著高于健康组(P均〈0.01),治疗12个月后,两组患者hs—CRP、IL-6及TNF-α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均〈0.01),但他汀组下降更显著(P均〈0.01);两组患者的Pmax、Pd及左心房舒张末内径(LADd)均显著高于健康组(P均〈0.01),治疗12个月后,两组患者Pmax、Pd及LADd均较治疗前显著缩短(P均〈0.01),但他汀组缩短更显著(P均〈0.01);他汀组窦性心律维持率显著高于对照组(Х^2=4.069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瑞舒伐他汀联合胺腆酮对PAF患者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优于单用胺碘酮治疗,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瑞舒伐他汀抗炎作用有关。
出处
《中国实用医刊》
2013年第15期73-75,共3页
Chinese Journal of Practical Medicine